深圳灣文化廣場多展齊開
設計是人形機器人的舞姿,是讓老手藝不被遺忘的新表達,是點亮情緒的巧思,是讓人與人互相找到彼此的契機,更是改善生活品質、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近日,深圳灣文化廣場試運營,恰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11月1日至22日期間特別推出“開幕試運營體驗官計劃”,誠邀熱愛設計與藝術的觀眾加入,成為首批觀眾。
一處讓人停下腳步的光影,一把坐下就不想走的椅子,一座令人震撼或心安的建筑……設計藝術作品不依賴語法和詞匯,而是以形態、色彩、材質等方式,直接觸動人的感官與情感。對美的追求、對功能的盡善、對未來的想象,讓設計與藝術成為聯結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的橋梁,一座直接、真誠、永恒的橋梁。
深圳灣文化廣場以專注設計本體、聚焦設計生活、展現全球視野為策展理念,呈現常設展、主題展、國際展三大展區,體現設計與創新、設計與審美、設計與品質的關系。常設展區與主題展區從設計與人、生活的聯系出發,以“中國設計源流——世界現當代坐標系——中國/深圳設計現場”三大維度,展開設計敘事,疊加“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的工藝敘事,打造“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前沿展場”。
設計以人為本,是解決問題的智慧,是銜接人與生活的紐帶,更是推動人類創新的內在動力?!癉esign100:設計 人 生活”展以百余件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探討“何為設計,為何設計”。常設展1號展廳作為序廳,邀請多名中國著名設計師、藝術家展開主題創作——百余件物品相互對比與關聯,構筑一座層疊的巨型裝置,營造出一個沉浸式的“生活設計宇宙”。
“設計”一詞尚未在中文里被定義時,中國的設計邏輯與觀念早已流轉千年。以設計的視角,重新審視中國古代文化。常設展2-1號展廳的“流變傳承:中國設計敘事”展,從中國文化的漢字與器物,到建筑、家具與生活方式等重要文化模塊追本溯源,展現設計在中國自主演化的流變傳承和發展框架。結合經典展陳與當代數字技術,打造中國古代設計的沉浸體驗空間,梳理藏在生活智慧中的中國設計譜系。
300余件大師代表作,群星閃耀,帶領觀眾穿梭世界現當代設計史。在常設展2-2號“設計永恒:世界現當代設計”展廳現場,觀眾可以在展覽中領略風格派、包豪斯、孟菲斯等設計思想與實踐,通過眾多里程碑式的作品感受路德維?!っ芩埂し病さ隆ち_、勒·柯布西耶、伊姆斯夫婦、阿爾瓦·阿爾托等國際設計師的時代影響。在歷史線性敘事的邏輯之上,讓觀眾感知到設計與當下生活的緊密聯結。無論設計如何演進,它都不會改變以人和自然為本,而這也使設計得以永恒。
而在常設展3號展廳“當代力量:中國/深圳設計探索”,仿佛步入一部正在書寫的設計史,在回顧、觀察與展望中,看見中國當代設計的蓬勃力量。3-1號和3-2號展廳以雙展廳敘事呈現,分為“時代語境下的設計:1980s——”與“未來線索 全域視野”兩個展。前者通過珍貴歷史檔案、設計案例與故事,生動還原改革開放40余年來,深圳這座“設計之都”的發展成就;后者則聚焦當代中國設計師的先鋒實踐與新銳探索,探尋設計如何回應復雜多變的時代。
在物質機械化生產的今天,主題展“匠作中國:傳統造物與設計新生”以工藝的過去和未來,喚起人與物關系的重新體認,亦是探討人在世界中如何在場。此展區5號展廳匯聚幾十位匠人、設計師、藝術家的經典之作,系統呈現陶瓷、漆藝、剪紙、竹編等中國傳統工藝的文化實踐,同時涵蓋金屬、纖維和紡織等工藝。而設計在與工藝的交融中,不僅是審美轉化的工具,更是傳統工藝與現代產業、城市生活、全球市場連接的樞紐。比如國際展區與泰特美術館、倫敦設計博物館等國際頂級場館合作,呈現“安東尼·麥考爾:凝光之境”“一個世紀的椅子:形式、功能與未來”,為市民帶來全球頂尖設計藝術文化體驗。
深圳灣文化廣場以跨時空敘事,通過中國古代、世界現當代、中國現當代三大時空維度,將中國設計融入全球設計體系,呈現設計文化的中國敘事與全球語境;以主題敘事,聚焦中國手工藝設計,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路徑。
中國設計,深植于千年文明的沃土,悄然化作日常生活美學與智慧,正以不息的創新探索未來,以開放姿態與世界對話、向全球生長。深圳灣文化廣場,一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設計文化綜合體,將承載這份力量,成為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前沿展場。
(圖文來源深圳灣文化廣場,標題另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