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建筑設計領域,趙叢以其扎實的專業功底、國際化視野和卓越的項目執行力,成為新一代大型公共建筑與城市地標設計的代表人物。從北京冬奧會會展會議中心到上海凱迪拉克中心,從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到雄安展覽館,他以一系列國家級重點項目為載體,用建筑語言書寫著屬于時代的空間篇章,展現了中國建筑師在國際化與本土化融合背景下的創新精神與專業擔當。
趙叢2011年5月畢業于深圳大學建筑學專業,隨后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深造,并于2013年5月獲得建筑學碩士學位。系統的學習讓他同時具備了國際化的設計思維和科學嚴謹的邏輯方法,也使他在設計理念上形成了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綜合視角。在學習期間,他深入研究了可持續建筑、空間心理學與人居環境關系等方向,對“建筑應服務于使用者、融于環境”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碩士畢業后,趙叢回到國內,先后在中國建筑集團、晉思建筑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以及杰恩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任職,從項目建筑師到高級設計師,再到設計總監,他的職業軌跡幾乎涵蓋了建筑行業的全鏈條。多年的一線工作經歷,使他在建筑規劃、空間組織、室內設計以及施工落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扎實的實踐能力和系統的項目管理方法。趙叢不僅具備優秀的設計思維,更具備統籌協調多方團隊、推動復雜項目順利落地的能力。
在十余年的職業生涯中,趙叢主導并參與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筑項目。他帶領團隊完成了北京冬奧會會展會議中心的總體設計與實施工作。作為國際重大賽事的配套場館,該項目在設計中需要兼顧賽事運營、會展功能、安全流線與品牌展示等多重需求。趙叢提出“功能為核、形態為體、體驗為魂”的設計理念,使場館在滿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時,呈現出簡潔大氣的空間秩序和鮮明的建筑語言,充分展示了國家形象與現代建筑精神的統一。在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會展酒店室內設計中,他將冰雪文化與地域特征相融合,通過自然光線、材料質感與空間層次的控制,營造出兼具藝術美感與舒適體驗的度假空間,成為冰雪旅游區的地標性建筑。
在商業建筑領域,趙叢主持的迪士尼陸家嘴旗艦店項目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際品牌在中國的旗艦級展示空間,設計必須兼顧全球品牌標準與本土文化特征。趙叢通過空間敘事、燈光氛圍和情感體驗的設計手法,使建筑成為城市中連接品牌與公眾的文化場所,開業后獲得業界與消費者的高度評價。與此同時,他主持的廣州越秀會展中心與上海博華大廈項目,以靈活的空間布局、綠色節能理念和前瞻的城市功能整合方式,展示了新一代會展建筑的創新方向。這些項目兼顧功能性與展示性,反映了城市會議經濟與商業空間融合的新趨勢。此外,趙叢還主持了上海凱迪拉克中心、深圳華僑城大廈及雄安展覽館等多項重點項目,這些建筑以城市公共功能為核心,兼具文化展示與社會服務屬性,體現了他在綜合性建筑設計中的統籌能力與創新意識。趙叢始終堅持“設計服務于場所、空間服務于人”的核心理念,重視項目的社會價值與可持續發展特征,注重建筑與城市環境、地域文化之間的和諧共生。他善于在設計中平衡功能與美學,使建筑既具藝術表達力,又能滿足多元化使用需求,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建筑師的社會責任感。
業內專家評價認為,趙叢屬于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能力的“新生代建筑師代表”。他的作品不追求形式上的浮夸,而是強調建筑與環境、文化與功能之間的邏輯關系。他注重在設計中融入“人本”理念,倡導建筑應成為溝通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媒介。趙叢曾表示,好的建筑不應只是地標,更應是承載情感與記憶的空間,它需要在功能之外,傳遞出溫度與人性。正是這種深厚的人文思考,使他的建筑作品在審美之外,更具文化感染力和社會價值。
在中國城市更新與功能轉型的時代背景下,趙叢的實踐具有典型意義。他的設計不僅服務于單體建筑,更在思考建筑如何回應城市的未來。他主張建筑師應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無限的公共價值。面對未來,他計劃繼續拓展建筑與科技、文化、品牌之間的融合研究,探索智能建筑、綠色低碳設計與數字化施工在城市空間中的更多可能性。從學術積淀到行業實踐,從城市地標到文化空間,趙叢用一座座建筑詮釋了中國建筑設計從功能性向綜合性的轉變。他的職業經歷不僅代表了中國年輕建筑師的成長軌跡,也見證了中國建筑行業國際化進程的深化。作為新一代建筑設計力量的代表人物,趙叢正以專業精神、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感,推動中國建筑設計邁向更高的舞臺。(文: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