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社欣然宣布,將于 2025 年 11 月 10 日呈現李黑地的個展 《火舌》。
此次展覽匯集了藝術家近幾年創作的十二幅繪畫與一件雕塑作品。這些作品超越時間,為藝術家內心風景的映照。其中十二件作品曾展于今年八月剛剛閉幕的香港佩斯畫廊同名展覽,而一幅全新創作的宏大且充滿活力的繪畫作品——《九月》,將于此次新展首次亮相。
在不斷的突破與挑戰中,李黑地嘗試以流動的色彩與形態描繪精神狀態與現實經驗。其實踐猶如一葉小舟漂泊在洶涌激流中,承載著恐懼、不安與身體錯位感,同時與悲劇小說和實驗音樂的情感強度產生共鳴。 在其畫布上,閃爍的光點點綴其間,縫合心靈的波動與裂痕,并與藝術家對在大自然中自由生長、不受束縛的生命力的渴望交織在一起。
水域般的色塊、樹干與火焰時不時地浮現于其畫面邊緣。這種高度的自我覺察驅動著其創作本能。正如藝術家在一次訪談中所言:“這種稍瞬即逝的風格滲透于我的創作之中,它為我提供了空間去探尋被壓抑的欲望和試驗?!?其畫面中常彌漫著霧氣般的森林氛圍,詭異的場景超越了樹木與身體的邊界。敘事性形象被撕裂并潛藏在發光的點與線之下,與觀者玩捉迷藏的游戲,同時向啟發創作的小說與電影致以低調的敬意。
展覽中一件新近揭幕的大尺幅繪畫,以壓迫性的存在與多層次的復雜性統攝全場。藍、綠與赭石的半透明色層,與紫色,橙色的閃光交織,營造出像是水域氛圍般的場景。人物、植物形態與建筑痕跡在畫布中浮現又消散,徘徊在可辨識與抽象之間。其游移的透明感與破碎的透視性暗示著流動的狀態——如幻如影般映射出李黑地在創作中不斷描繪的內心流域的艱難航行。
在繪畫之外,藝術家也帶來一件雕塑作品:《擁抱》,那是一艘小船中卷曲的軀體,象征著脆弱與渡航。 作為一個具象的存在,它也可被視為藝術家對自己存在的隱喻,就像其漂浮于作品與情感的河流之中。整體而言,這些作品拒絕固定敘事,而是展開為一個個感官的場域,在其中,偶然的形體不斷地被色彩的消融所打破。在遮蔽與顯露、欲望與擾動的交替之間,李黑地對“轉瞬即逝”的探索達到了最為動人的表達。
-沈瑤楠
關于藝術家
李黑地,1997 年生于遼寧沈陽,現生活并工作于倫敦。藝術家曾在俄亥俄州參加為期一年的學生交流項 目,隨后在南加州的艾迪爾維爾藝術學院學習。其于 2020 年獲得倫敦切爾西藝術學院美術學士學位,并 于 2022 年獲得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碩士學位。
其首次個展于上海 Linseed Projects 舉辦(2022),隨后在洛杉磯 Michael Kohn 畫廊(2023)以及倫敦 Pippy Houldsworth 畫廊(2024)展出。今年,展覽《火舌》(2025)在香港佩斯畫廊展出,這是其自 2024 年加入該畫廊以來的首個個展。近期包含其作品的群展包括:香港 Gagosian 畫廊(2023);溫哥華 國際當代藝術中心(2023);北京 X 博物館三年展(2023);上海余德耀美術館(2023);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博物館(2024);法國第戎 Le Consortium(2024);紐約 GRIMM(2024);英國赫普沃斯·韋克 菲爾德(2025–26);以及北京 X 博物館(2025)。其作品被全球眾多公共收藏機構收藏,包括俄亥俄州哥倫布藝術博物館;英國赫普沃斯·韋克菲爾德;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高藝術博物館;邁阿密當代藝術學 院;上海龍美術館;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拉喬夫斯基收藏;意大利都靈桑德雷 托·雷·雷鮑登戈基金會;新加坡達諾托藝術基金會;日本東京上島美術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