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地點:昊美術館(上海)一樓展廳
策展人:杜曦云
鮮活的博伊斯
文/杜曦云
“達達主義”取消了藝術和生活的邊界后,非藝術、反藝術極大地拓展了“藝術”的可能性。但“達達主義”在價值觀方面的虛無,直到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才被明確地填補了。“杜尚的沉默被高估了”、“人人都是藝術家”、“社會雕塑”等激進話語背后,是堅定的信心和溫暖的盼望,與博伊斯的超驗信靠息息相關。
博伊斯洞察到了現代性“祛魅”的后果:高揚理性與科技,卻讓人喪失了靈性。于是他寧愿向死去的兔子解釋繪畫,和荒原狼朝夕相處,來反照現代人的癥候。他在美學方面盡情激進的同時,在精神上則與遠古的靈媒遙相呼應,讓“社會活動家”和“文化巫師”等身份融為一體,并用愛與救贖來抵抗非理性的幽暗解構和放縱癲狂,讓斷裂的現代性和過去、未來接續起來。
博伊斯當年的很多言行被世人貶斥為癡人說夢,但事在人為——在激情、勇氣和智慧的驅動下,他把很多“不可能的妄想”變成了真切的事實。他對愛與救贖的溫暖信靠,有效驅除了虛無、絕望、冷漠、低迷、頹廢的迷霧,即使那些充滿盼望的種子要在凍土中艱難地經歷漫長歲月,但在預定的日子里依然奇妙地破土而出、開花結果、蔓延四方。歷經波折的《7000棵橡樹》,在博伊斯過世一年后(1987年)栽種下了第7000棵樹苗,如今,棵棵大樹蔭庇后人,感動人心。
作為杜尚之后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博伊斯對中國當代藝術界也影響深遠。從1980年代開始的越來越廣泛的傳播,讓博伊斯被更多的國人知曉。1990年代以來,激情開拓的中國藝術家們用種種巧妙的方式介入社會,或用驚世駭俗的行為刺激常規成見,博伊斯的理念和行動作為范式或隱或現。
昊美術館在十幾年前系統收藏了博伊斯的幾百件作品和文獻后,持久而有序地傳播著博伊斯的藝術成就和生命能量。既和中國多家美術館、美術學院開放合作(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武漢芷美空間、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當代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也在本館舉辦了《見者的書信:約瑟夫·博伊斯 × 白南準》和系列項目《我與博伊斯》等。
文明如流水,藝術無國界,敬天愛人的精神轉化為生動感人的美學能量,是可以普世流傳的。博伊斯深厚綿長的理念和勇敢堅韌的行動,以及恣肆奔涌的美學,在他有生之年已成為當代藝術的標竿和范例。在世界秩序劇烈調整,熵增加速的今天,藝術的能量似乎越來越衰減,藝術的受眾似乎成為了沉默的黑洞。這時回顧博伊斯的言行,推敲他在特定的時代、社會中如何激活和釋放藝術的大能,在當下可以產生更豐富的啟發。
關于策展人
杜曦云
1978年生,2000年于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2006年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獲碩士學位。曾任上海昊美術館副館長、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副館長。曾創辦刊物《藝術時代》。
曾策劃多個展覽和項目,近期包括:顏磊個展:升艙,無錫回美術館,2025年;變奏,上海外灘藝術中心,2025年;心靈所歸,蘇州金雞湖美術,2025年;趙半狄的小窩(上海、武漢、南京、廈門、沈陽、順德、青島、成都、常州、鄭州、北京、蘇州、臺北…2020年至今);洄:繁星計劃,武漢美術館(琴臺館),2023;我與博伊斯·王廣義,上海昊美術館,2021;確實中的沖擊:上海首屆全球NFT加密藝術展,上海西岸·油罐藝術公園1號罐,2021年;我與博伊斯·尹秀珍,上海昊美術館,2021;我與博伊斯·趙半狄的小窩,上海昊美術館,2020;聯合構筑,蘇州金雞湖美術館,2020;我與博伊斯·楊振中,上海昊美術館,2020;我與博伊斯·周嘯虎,上海昊美術館,2019;上海文件:勻速運動,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2019年;蒙塔達斯:亞洲禮儀,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2018年;今日之往昔:首屆安仁雙年展,2017年;走向未來:馬德里·北京音樂潮,塞萬提斯學院,2017年;蕭條與供給:第三屆南京國際美展,百家湖美術館,2016年;北京·798誕生紀(2002-2006),宋莊美術館,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