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親母親畫肖像,有一份特殊的意義”。
——大衛·霍克尼
大衛·霍克尼是一位英國畫家、素描家、版畫家、舞臺設計師和攝影師。作為20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運動的重要貢獻者,他被認為是20世紀和21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藝術家之一。
倫敦國家肖像館出版的畫冊《寫生》,收錄了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為母親勞拉·霍克尼繪制的23幅肖像畫?;艨四岱Q母親是他的“繆斯”,母親始終支持他成為藝術家的夢想。速寫《母親》創作于霍克尼父親的葬禮當天,這幅作品與梵高的肖像畫手法如出一轍?;艨四徇\用極簡的線條,描繪出母親凝視兒子時臉上流露出的悲傷,仿佛在兒子身上看到了丈夫的影子。
法國詩人、小說家讓·弗雷蒙所觀察到的大衛·霍克尼是充滿激情的:對觀察的激情,對講述的激情,對圖像的激情,對生活的激情?;艨四嶙钕矚g的格言之一是“熱愛生活”,因為對生命真諦的頌揚,他的藝術享譽全球。他所有的畫作——有時溫柔細膩,例如他描繪的親朋好友;有時輕松活潑,例如他筆下泳池邊慵懶無憂的時光;有時令人嘆為觀止,例如他描繪大峽谷的宏偉畫作,都傳達了身處世界、觀察世界、融入世界、熱愛世界的意義。對霍克尼而言,繪畫是傳達這些情感的完美載體,而他的一生則是一場不斷探索的過程,探索如何以更加鮮活的方式表達這些情感。
其1975年創作的作品《我的父母和我》首次亮相之前,因尚未完成而被遺棄在洛杉磯家中足足45年?;艨四岚炎约旱漠嬒穹瓷湓诟改钢虚g的鏡子里,可惜的是在作畫過程中與父母的關系出現裂縫,導致霍克尼決定放棄完成。1977年,霍克尼父親去的世前一年,霍克尼決定重新繪畫“我的父母”,鏡子中沒有了藝術家自己,反而映照出閣樓上象征父母信仰的裝飾,在光線充足的簡單小房子內捕捉到父親認真地讀著亞倫·沙夫的藝術與攝影,而母親勞拉則身穿藍色連身裙優雅地微笑朝向自己。
自從青少年時期創作了第一批肖像畫和自畫像以來,霍克尼就對人物以及如何在藝術中表現人物充滿興趣,他以多種方式描繪身邊的人物,包括曼·雷等名人,以及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亨利·格爾德扎勒、西莉亞·伯特韋爾和喬納森·西爾弗等畢生摯友。霍克尼的作品涵蓋了與家人、朋友和愛人之間的關系,從對父母、伴侶和愛犬的細膩研究,到之后創作的大幅水彩雙人肖像。在60年代末,霍克尼嘗試了各種不同風格的人物繪畫之后,轉向了一種更為自然主義的描繪方式。他開始重新學習繪畫技巧,并檢驗自己在布拉德福德大學求學期間培養的觀察力。肖像畫對他而言是絕佳的機會,自此之后,他創作了許多系列肖像畫,每一次都探索新的描繪方法和技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以其標志性的鋼筆素描寫生而聞名,這些作品是20世紀最美、最簡潔的肖像畫之一。
自畫像對霍克尼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創作了一系列自畫像,常常展現自己沉思的神態。在繪畫、版畫、鉛筆畫、鋼筆畫和攝影中,霍克尼擁抱、賦予并常常顛覆傳統肖像畫,使其成為他藝術的核心部分。描繪人物也是他尋找其他藝術問題解決方案的一種方式。正如他所說:“當我感到迷茫、四處尋找時,我往往會這樣做。”他的肖像畫總是充滿啟發性和吸引力,一次又一次地將我們帶回自身的人性之中。
歷史上有不少名畫家為父母畫肖像,倫勃朗曾畫了多幅父親像,丟勒也畫過《父親像》,畢加索15歲便為父親畫像……西方美術傳入中國前,中國畫家極少有以親人為對象的作品,較早的有齊白石為父親齊以德于1926年去世畫肖像,1927年他又為父母親畫了遺像。徐悲鴻也為他過世的父親徐達章畫過肖像。1980年羅中立的《父親》被視為傷痕畫派的重要代表,曾經家喻戶曉。
2005年我們全家移居北京,我的父母曾兩次來北京小住,有日下午,陽光從畫室天窗斜射在父母親坐著的沙發上,在我眼前呈現出一幅無比溫馨柔和的景象,當時母親正在揭秘我小時候的糗事,父親樂呵呵地回應著,我在心里喊,我要把眼前的這一刻畫下來……母親86歲時走了,父親92歲時住進了療養院直到96歲去世。每次推輪椅上的父親出門曬太陽,我都想畫下他在陽光下的速寫,可每次都害怕直視他眼里的那份無助與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