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載江湖未遠,俠影猶在文心。2025年,值武俠文學巨擘古龍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正是他獨樹一幟的“浪子”美學與銳意創新的筆法,點亮了無數人心中的武俠夢。為緬懷這位文學奇才,重思、重探其筆下的劍魄與俠心,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中國作協社聯部、中國武俠文學學會主辦,浙江省作家協會協辦,古龍著作管理發展委員會、嘉興大學承辦的“飛龍在天——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系列活動”,于2025年11月13日在浙江杭州開幕。
本次活動以“飛龍在天”為題,凝心聚力,匯文學界、學術界、出版界、影視界及古龍家屬等各界文力于一堂,通過研究中心落地、古龍IP落戶、各界人士座談、學術研討、新書發布、高校講座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立體呈現古龍文學的當代價值與廣闊魅力。
橋接今古,文脈薈萃。作為南宋古都、江南文化名城,杭州市上城區以水鄉之婉約與堅韌,承歷史底蘊、市井溫情、俠士風骨于一身,與古龍文學神韻相契,成為系列活動的發生地,文運所鐘,流轉生生。于此,古龍筆下的江湖氣象將落戶于具體的街巷之內、山水之間,并與在地經濟結合,以城載文,更以產興文,為古城新貌注入俠魂義氣,亦為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的深度融合提供典范,實現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雙向賦能。
俠心定錨,江湖新啟
浙水敷文,傳承滔滔。11月13日上午9:30,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于浙江文學館正式拉開帷幕。出席本次活動有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浙江省作家協會、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杭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杭州市上城區區委區政府、浙江省文學館、嘉興大學、網易、騰訊視頻、愛奇藝、慈文傳媒、檸萌影業、讀客圖書等單位領導與嘉賓。
一幅繼古開今的文化長卷由是鋪展,古龍文學的俠心內蘊得以落定其在新時代傳承與發展的錨點,標志著古龍武俠IP深耕杭州、開啟產業新篇的里程碑,江湖正啟。
啟動儀式由浙江衛視主持人秦原主持,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邱華棟先后致辭,以深入、深情的追思與洞見,奠定系列活動專業性、文學性、產業性、深刻性并行的莊重基調,彰顯古龍文學傳承至關重要的使命與擔當。
藝術家蔡志忠與網易執行總裁、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古龍IP游戲開發者胡志鵬先后發言,展現古龍IP從文字到圖像乃至數字形式的跨界魅力。蔡志忠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講述首本武俠漫畫《絕代雙驕》的故事,分享其在創作歷程中的所思所感。胡志鵬則立足時代前沿,以“古龍武俠精神與數字化未來”為題,為經典文化在當下時空的活化運用開辟了全新的想象空間。
古龍長子鄭小龍隆重出席儀式,向浙江省文學館捐贈珍貴的古龍全集及評論系列套書。這套絕版的珍貴藏書來自古龍先生生前摯友陳曉林。這不僅是文獻的傳遞,更是兩岸文化血脈相連、情感共鳴的象征;是古龍先生筆下江湖精神在新時代的回響,也是兩岸共同守護中華文化根脈的生動見證。
與此同時,鄭小龍與杭州市上城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衛東亦一同見證古龍武俠IP永久落戶杭州的簽約儀式。這一重大簽約,由古龍著作管理發展委員會代表杜皓冬與杭州市上城區文創辦主任施云姝共同落筆。于此家族記憶與文學歷史交織,詩酒風流、俠骨柔情的古龍江湖,正式在杭州這片文化沃土找到其現實的歸宿,文與城互聯共通,為古龍文化遺產的永久珍藏與系統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劉國輝系統闡釋了本次系列活動的宏大格局?!肮琵埼幕芯窟M校園”走進浙江高校之旅、“浪子的詩與劍——古龍逝世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龍之江湖(我所認識的古龍)——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各界人士座談會”、古龍研究中心落戶杭州,皆獨具特色與重要意義,精彩紛呈,不一而足。其后,騰訊視頻、愛奇藝、檸萌影業、稻草熊影業、慈文傳媒共同發布古龍新影視計劃,預示這片江湖將以更加多元的姿態,續寫俠義傳奇的新篇。
定鼎之基,永固長承
啟動儀式禮成,出席嘉賓移步杭州上城區筧橋幸福橫塘里。古龍研究中心揭幕儀式在此舉行,為古龍文學及其武俠世界的相關研究奠定不朽基石,標志古龍武俠文化在當代的系統化傳承與創新性發展邁入新階段。
此次古龍研究中心作為傳統經典IP領域的重磅項目落戶杭州上城筧橋幸福橫塘里,不僅是武俠文化版圖的重要布局,更是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有望成為中國城市更新與IP產業創新發展的標志性項目。
學術薪火,永續傳承。揭幕儀式上,主持人闡釋研究中心成立要義,古龍長子鄭小龍、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劉國輝相繼致辭,與相關領導、嘉賓共同揭幕古龍研究中心,見證這一標志性時刻。在這里,文學與影視、游戲與AI、藝術與生活,彼此呼應、交融共生。
古龍研究中心將聚焦古龍文學的文本內外,以搭建學術平臺、系統整理文獻、舉辦講座展覽等方式,推動古龍文化深度研究,同時著力古龍IP的全維度開發,推動經典IP的文化傳承與現代轉譯,打造一片具有凝聚力的武俠文化高地與精神家園。
文產相牽,同行致遠。這不僅是一座物理空間的建設,更是一個文化聯結的開端。儀式尾聲,現場舉行瓷板畫、書法作品捐贈,為研究中心注入首批珍貴館藏。自此,杭城水土與古龍武俠精神深度交融,其基永固。
眾聲論劍,群思匯川
群賢畢至,思想的交鋒隨即展開。11月13日下午,“龍之江湖”各界人士座談會如期舉行,古龍作品出版人、影視導演、編劇、親朋故舊與青年學者濟濟一堂、各抒己見,展開開放式對話,共話“我所認識的古龍”。
現場播放《龍行不惑》采訪紀錄片片段,以書迷視角,感受先生風采。與會者從各自專業視角出發,暢談與古龍作品的因緣際會,期間既有創作歷程的深情回溯,亦不失文學價值的當代解讀,多元觀點在此碰撞、融合,由是,“古龍”不止停留于紙面或記憶,而是成為多維立體的形象,其人其作,均在當代持久散發永恒的光輝。
此外,“浪子的詩與劍——古龍逝世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亦將于11月14日持續開展,以重估、對話、傳承為主旨,接續眾聲群思,將對古龍文學的探討、交流推向更具深度的廣闊之所。屆時,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學者將會出席會議,葉洪生、林保淳、邱健恩等港臺學者,阿列克謝.庫茲明、劉倩、崔宰溶等國際專家,與湯哲聲、羅立群、陳墨、覃賢茂、馬衛梅、程維鈞等大陸學者將展開跨文化對話,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以更開闊的學術視野重新評估古龍小說在文學史、類型小說演進以及大眾文化中的經典地位,在全球文化語境下,促生古龍筆下的俠義精神與當代社會的深刻共鳴,探討古龍作品中的俠義精神、人文關懷以及獨特的“浪子”美學對青年讀者、作者和學術研究的啟迪與傳承,實現經典文學與世界對話的嶄新突破。
通史新編,薪火相傳
論劍之余音未絕,另一場承前啟后的文化盛事隨即登場。11月13日下午,《中國武俠小說通史》新書發布會在古龍研究中心隆重舉行,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劉國輝、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主任劉宇陽及作者代表羅立群、湯哲聲出席并發言,為武俠文學研究樹立了嶄新的里程碑。
作為國內第一部研究從先秦至21世紀中國武俠小說史的多卷本專著,《中國武俠小說通史》包含《中國古代武俠小說史》《中國現代武俠小說史》《中國香港武俠小說史》《中國臺灣武俠小說史》《中國大陸當代武俠小說史》,按時間發展順序及地域的劃分闡述了中國武俠小說的文學史,系統梳理了幾千年來中國武俠小說發展的歷程,闡述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武俠小說的發展演變概況,采用歷史還原、點面結合的方式進行梳理總結,揭示了中國武俠小說發展的歷史規律,展現了中國獨特的武俠文化發展特質,是一項繼往開來、集大成式的集體研究項目、中國武俠文學史研究的重要學術積累成果,具有樹立學術標準的現實意義。新書由作者及學會代表捐贈予古龍研究中心,象征學術薪火的鄭重傳遞,助力武俠文脈在新時代煥發永恒生機。
俠風入黌,文澤新苗
傳文化之光,鑄未來之梁。紀念、重思、再對話的蓬勃生機,最終流向孕育未來的校園。自11月11日起,“古龍文化研究進校園”活動在浙江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嘉興大學相繼展開,四位學者——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劉國輝、中國武俠文學學副會長湯哲聲、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陳墨、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社科研究工作室首席專家李匯川重磅匯聚,分別就《歡樂英雄》的后現代性、古龍小說的創新與價值、《流星·蝴蝶·劍》的人文景觀、古龍筆下“俠”的內化等主題展開演講,將古龍的江湖智慧帶入青年學子的精神世界,推動古龍精神在青年群體中的傳播與再生。
四場講座,四重境界,恰似四種武功——或靈動,或深沉,或詼諧,或嚴謹,共同完成了一場跨越世代的文學對話,讓俠義精神在青春血脈中生生不息。
以筆為劍,以酒為詩,古龍以其橫溢的想象、精準的才華,勾勒出無數浪子與英雄的悲歡世界。四十年肝膽長燃,豪情如飛龍在天,古龍江湖的劍影刀光、俠氣義心,宛在耳邊。此次系列活動,不僅是為了緬懷,更是為了傳承;不僅是為了回望,更是為了出發;精彩紛呈,接續不斷。其所行之穩、所致之遠,仍在進行當中。期待您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