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觀眾參觀美術作品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供圖
川渝秋日里,藝術不再是展廳里的遙遠風景,而是浸潤市井煙火的日常養分。作為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的主體活動之一,全國優秀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三大展覽,分別落位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美術館、四川美術館,以千余件精品力作搭建起藝術與大眾的橋梁,為川渝注入文化新活力——讓藝術走進尋常生活,讓文旅體驗突破傳統模式,更讓川渝的文化氣質在筆墨光影間愈發鮮明。
豐富城市“審美養分”
重慶市民李女士牽著8歲女兒的手,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油畫前停下腳步。孩子指著畫中暖黃色的光影,突然出聲:“媽媽,這像朝天門長江大橋傍晚的晚霞!”這樣的場景,在三大展覽中每天都在發生。當藝術讓市民觸手可及,每一件展品就都成了無聲的“美育老師”,在凝視與對話間完成潤物細無聲的啟蒙。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的優秀美術作品中藏著鮮活的生活共鳴。國畫里的美好家園、油畫里的人間煙火、雕塑作品上承載的城市活力,讓不同年齡層觀眾都能找到熟悉的印記。李女士帶女兒兩度觀展,孩子從“只覺好看”到能“讀懂色彩里的風景”,這樣的變化讓她感慨:“藝術不再是課本里的名詞,而是能和生活對話的朋友?!?
重慶美術館的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成了當地女孩靚靚的“靈感補給站”。展覽期間,她幾乎每天都來觀看,看篆隸的厚重、行楷的靈動,細賞方寸篆刻里的疏密巧思?!懊恳还P每一劃都體現著創作者的風格,看完心里滿足,還能攢下好多靈感?!膘n靚說,正是這些筆墨韻律,幫她慢慢找著未來的職業方向。展館里,還有爺爺帶著兩歲的孫子看篆刻,墨香與石韻交織間,飄著文化傳承的溫度。
位于成都四川美術館的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也讓攝影愛好者小林的創作觀念有了轉變。看到《浴血榮光
致敬抗戰老兵》中,老兵布滿皺紋的手與開懷的笑容,他深感“原來真實的細節,比任何特效都有力量”。受此影響,不少觀眾開始帶著相機走進街頭,讓藝術創作成為觀察生活的方式。
“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通過大國重器、民俗生活、生態發展等多元影像,塑造了成都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文化形象,讓美術館成為連接藝術與公眾的‘城市會客廳’,推動藝術融入日常,提升市民文化獲得感?!痹撜褂[策展人、一級攝影師、四川省文化館視覺藝術指導中心副主任鄒森說。
“最好的美育,是讓藝術融入日常?!敝貞c美術館館長王發榮表示,本次書法篆刻展的主要觀眾群體之一正是本地市民與大學生。市民積極參與惠民活動,中老年書法愛好者專程前來,家庭群體也借助互動體驗與公益導覽感受傳統藝術魅力,展覽真正體現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初衷。大學生群體則通過課程聯動、社團與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來自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的書法與美術專業學生,借“專家導覽跟隨學習”等方式將展覽作為實踐學習平臺,成為展覽學術價值傳播的年輕力量。
勾勒城市文旅新景
“特意提前一周做攻略,就為了把這3個展覽放進行程里?!眮碜晕靼驳内w先生,打開手機里自制的川渝藝術漫游清單,上面不僅記著三座美術館的地址,還標注了寬窄巷子、洪崖洞、解放碑等旅游打卡點。“看完攝影展喝蓋碗茶,逛完書法篆刻展賞山城夜景的旅行,比單純逛景點更有滋味?!壁w先生說。他的體驗,正是本屆藝術節“藝術+文旅”融合的縮影。
隨著三大展覽啟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和團體專門為藝術而來,將觀展與城市游覽結合成新旅行模式。剛從澳大利亞回國的王先生直奔重慶美術館的書法篆刻展:“那些抒情的字、有歷史感的印章,讓我一下找到文化共鳴,看得心曠神怡?!?
為了讓游客更好地感受藝術與城市的交融,川渝兩地推出“跟著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游川渝”100個文旅特色場景。從夜游經濟的光影秀,到文博藝術的深度導覽,從科技藝術的互動體驗,到文創市集的手作樂趣,這些場景串聯起兩地重要文旅資源,共同構建起文旅新生態。例如,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推出的“藝起來川美”打卡活動,成了游客熱門選擇——拍心儀作品、帶指定話題發社交平臺,還能參與限量展覽場刊紀念冊領取、作品展限定衍生品抽獎,讓觀展多了份互動樂趣。
“國家級藝術展就像一塊磁石,吸引來自國內外的高文化需求訪客。”重慶市旅游經濟發展高級顧問、重慶市文旅融合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茲柏分析,“這些訪客不僅停留時間可能更長,消費層次與水準也會更高,他們觀展覽、看演出的同時,也能引領吃住娛購的消費品位,在一定意義上帶動當地文旅融合的升級發展,這也是藝術賦予文旅的提升性魅力與活力所在?!?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黃璜表示,本屆中國藝術節通過集中展示全國優秀的美術、書法篆刻與攝影作品,成功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文化藝術展示平臺?!巴ㄟ^將重磅藝術展覽融入重慶、四川的城市空間,不僅豐富了本地文旅供給,更吸引海內外觀眾專程到訪,形成了文旅消費新場景,有效推動了文化事業與旅游產業在內容、業態與消費上的深度互融,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審美動力與品牌活力?!?
刷新城市視覺形象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痹诒緦盟囆g節期間,三大展覽以多元藝術形態,將兼容并蓄、創新突破的文化特質具象化,為當地文化品牌注入新內涵。
“這場展覽,是筆尖墨韻與城市精神的一次共振。”王發榮談及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時說,作為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展現了中國書法篆刻的最高藝術水準,為重慶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同時,配套開展的學術研討、專家導覽、志愿者培訓及美術館之夜等活動,共同構建起“展覽—學術—惠民”三位一體的品牌支撐體系。在此基礎上,展覽還積極推動藝術與科技、旅游的深度融合,通過VR數字化、線上聯動展等創新方式,成功實現了全民共享文藝盛會的目標?!斑@些實踐正逐步形成一種可識別、可感知的重慶城市美學,讓市民與游客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與魅力?!蓖醢l榮說。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尹丹表示,近年來,重慶憑借特殊的山水風貌成為中國非常重要的旅游城市,有著層巒疊嶂、熱情奔放等特色,若加強經典文化滋養,未來將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對于城市文化的塑造而言,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為重慶提供了火辣性格之外的可能性,除了火鍋、奇幻風光,還可擁有細膩的經典文化與溫潤的筆墨情趣,為重慶城市文化的提升、發展提供了一次極佳的契機。
四川美術館館長吳曉東表示,本屆攝影展為成都注入了多元活力,以國家級高水平作品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與知名度,通過鏡頭提煉并升華成都“煙火氣與國際范共生”的獨特美學基因,將零散的城市印象升華為統一的視覺名片。同時,展覽運用AI、動態影像等科技手段進行藝術轉譯,為傳統天府文化注入先鋒敘事,強力刷新了城市的視覺形象。
從丹青之韻、金石之趣到光影之美,川渝正在藝術的滋養中不斷豐沛和靈動。當藝術融入日常、激活文旅、塑造氣質,川渝兩地以更開放、創新、包容的姿態,向世界展現中國西部的文化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