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美術學院招生改革方案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多個專業取消校考,以省聯考成績與文化課成績作為選拔考生的新門檻。
一石激起千層浪?;厥走^去“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藝考盛況,對比今日報考人數逐年理性回落的趨勢,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其實答案已很清晰:那個被視為高考“捷徑”的藝考時代正宣告終結,美術人才的選拔標準,正從側重于“技法熟練”向“素養與潛力”為核心的轉變。
央美的設計學、建筑學取消??汲踉?,以考生所在省的美術與設計類聯考(統考)成績作為“首篩”,必將有助于選拔出基礎功底扎實的考生,并從源頭上遏制多年來針對特定院校風格的模式化訓練,那些圍繞單一??继茁愤M行的“突擊培訓”式的應試策略,將逐漸失去市場。與此同時,造型類專業的初試也改為線上速寫。所有這些調整,不僅減輕了考生四處奔波參加??嫉呢摀沧屗麄兡芨鼘W⒌赝度肼摽寂c文化課的學習中。
特別引人矚目的是,美術學專業今年完全取消???,直接依據高考文化課成績進行錄取。這一看似“不考畫畫”的改革,實則為文化課基礎扎實、對藝術理論有濃厚興趣的考生開辟了一條進入頂尖美術學府的新路徑。這不僅是招生方式的調整,更折射出高等美術教育理念的深刻轉變——從偏重技能傳授轉向注重學術素養,從培養“技術匠人”升華為塑造“藝術學者”。
作為培養高端藝術史論人才的核心平臺,央美美術學專業的教育目標在于培育具備深厚學術底蘊與批判性思維的理論研究者。取消??嫁D而依據文化課成績錄取,正是基于該專業特質的內在要求。畢業生必須系統掌握中外藝術史論知識,并擁有敏銳的歷史洞察與嚴謹的邏輯思維,這是其未來深入解讀藝術現象、剖析作品內涵乃至構建學術體系的基石。缺乏扎實的文化根基與理論素養,將難以把握藝術發展的內在脈絡,其藝術見解亦難以具備應有的精神厚度。
對美術創作者而言,文化素養同樣具有根基性意義??v觀中外藝術史,從徐悲鴻融匯中西繪畫的革新實踐,到達·芬奇結合科學與藝術的探索精神,大師們的成就無一不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之上。藝術作品的價值超越技法層面后,最終取決于畫家的思想深度、文化修養與人性洞察。正是認識到這一點,美術學專業提高文化課門檻,旨在選拔出既具藝術感悟力,又擁有開闊學術視野和哲學思辨能力的優秀苗子,為他們未來在理論建構方面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一改革舉措,體現了央美對美術理論學科本質的回歸與尊重,也將對我國美術事業的結構優化與生態完善產生深遠影響。
央美此次招生改革,并非簡單抬高門檻,而是對“藝考=捷徑”這一歷史誤讀的主動糾偏,是對美術人才選拔理念的根本性轉變,更是推動美術教育回歸對“人”的全面培養的必要之舉。
當然,任何改革都可能伴隨陣痛,這對考生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例如,對部分專業天賦突出但文化課略有短板的學生可能構成一定壓力。然而改革趨勢不可逆轉,其積極意義遠大于挑戰。唯有通過這樣的改革,才能讓藝考真正擺脫“升學跳板”的功利色彩,成為滋養美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堅實起點。
(作者系水彩畫家,安徽安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