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靈性而自守。在中華文脈的長河中,賞石與中國畫自古便是彼此成就的藝術載體——太湖石以其瘦、皺、漏、透的天然風骨,成為文人精神的物化象征;畫以其筆、墨、色、韻的人文表達,賦予自然物象永恒的藝術生命。當青綠山水的典雅氣韻邂逅賞石的清奇之姿,便有了這場“石韻丹青——岳增光賞石作品展”。
岳增光深耕中國畫壇數十載,以青綠山水立家,筆墨間始終浸潤著對傳統的敬畏與對自然的熱愛。他的青綠山水設色清麗而不妖冶,線條勁健而含溫潤,將山川丘壑的雄奇與靈秀熔于一爐,形成了獨具辨識度的藝術風格。而這份對山水的深情,恰為他與賞石的結緣埋下了伏筆——山水是大地的骨骼,奇石是自然的精魂,二者在審美內核上一脈相承,皆以“天人合一”為至高追求。
此次展出的賞石作品,是岳增光藝術探索的一次全新突破——他將青綠山水的創作技法與賞石題材完美融合,讓筆墨的韻律與奇石的肌理相互交織,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表達。在他的筆下,賞石不再是簡單的自然物象復刻,而是承載著情感與寓意的藝術載體。其中,青綠色的賞石作品,延續了他青綠山水的經典色調,石身暈染的青黛與翠綠,似遠山含黛、近水凝煙,將太湖石的清潤之氣與山水的空靈之境融為一體,觀之令人心靜神寧;紅色的賞石則洋溢著熱烈奔放的生命力,朱砂般的色彩濃艷而不失雅致,筆觸遒勁有力,既凸顯了奇石的嶙峋之態,又暗合“紅運當頭”的美好寓意,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期許;紫色的賞石作品則更顯典雅深邃,淡紫、深紫層層暈染,輔以留白與墨線勾勒,石形蒼勁而不失靈動,恰應“紫氣東來”的傳統吉兆,蘊含著祥瑞安康的美好祝愿。
賞石文化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從先秦的“以玉比德”到唐宋的“賞石成風”,再到明清的“文人藏石”,奇石早已超越了自然物象的范疇,成為承載文人情懷、哲學思考與審美追求的精神符號。岳增光的賞石作品,正是對這份文化傳統的傳承與創新。他將自己對山水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都融入到每一塊奇石的創作之中,讓賞石不僅可觀其形、賞其色,更可品其韻、悟其道。在他的筆下,一塊奇石便是一幅山水,一抹色彩便是一種心境,既有傳統文人畫的雅韻,又有當代藝術的張力,讓觀者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與人文的溫度。
(文/中聲)
展覽名稱:石韻丹青——岳增光賞石作品展
展覽地點:北京市西城區琉璃廠 一得閣大廈一層玉德堂
展覽時間:2025年11月8日——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