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的新娘 80×60cm
九月,秋高氣爽,正是寫生好時節。約上幾位志同道合的畫友,我們說走就走,穿越秦嶺一路向西,直奔甘南扎尕那自然風景區。
五年前,我曾與友人自駕至此寫生,那迷人景致至今想來仍令人震撼難忘。扎尕那,藏語意為“石匣子”,素來有“云霧繚繞時像仙境,陽光傾瀉時是人間”的美譽。寂靜山野間,經幡搖曳,山澗雄鷹盤旋,仿佛遠山在深情呼喚。得益于國家西部開發的浪潮,如今的扎尕那,比五年前愈發繁榮熱鬧。
我們一行十幾人,住進了名為“黑帳篷”的藏家民宿。接待我們的是三十多歲的藏族小伙旺秀,他曾闖蕩內地,見多識廣。店主一家熱情好客,不僅允許我們自行做飯,還時常將自家做的美食分享給我們。旺秀的新娘叫芯草,名字是當地高僧所取,她性格內向,樸實友善,終日忙碌不停。芯草八十多歲的老奶奶香草,雖被生活壓彎了腰,還患有白內障,劈柴時卻絲毫不輸年輕人。
一日天降大雨,無法外出寫生,我們便邀請芯草當模特,她欣然應允。旺秀取出她結婚時的盛裝——一套繡滿藏族特色圖案的厚重羊皮藏袍,足有二十多斤重,穿上后連走路都略顯艱難。芯草的母親又拿出諸多珠寶首飾,幫女兒精心裝扮。平日里身著漢族便裝的芯草,換上藏族盛裝后驚艷全場,那美麗大氣又略帶陽剛的藏族新娘形象,深深震撼了每一位畫家。大家興奮不已,即刻拿起畫筆,迅速投入寫生狀態。
寫生時,我先細致觀察、體悟芯草的外貌特征與內心世界,構圖上選用正面端坐的姿態,以凸顯她端莊自信的性格??坍嫊r,我著重捕捉眼睛、眉毛、嘴角等最能傳遞神態的部位,而非在形體塊面塑造上耗費過多精力,力求通過外在特征,展現她內在的純凈與剛毅。這幅畫作耗時約六小時,完成后贏得了芯草全家與畫友們的一致認可和贊譽。
隨后幾日,我們又為芯草的母親和祖母畫像。我仔細觀察,精準把握三代女性的外貌特質——不同的生活經歷,在她們身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記。五十多歲的母親,肩負家庭內務重任,身形已微微彎曲,暗紅的臉龐透著疲憊與艱辛,粗糙的雙手訴說著歲月的風霜。八十多歲的祖母,腰彎成了九十度,卻每日神態自若、早出晚歸。她雖聽不懂漢話,卻總能以微笑回應我們的問候,后來我們才知曉,她每日都會前往村頭山上的寺廟轉經念佛,探望在寺中修行的小兒子。她們樸實無華、虔誠安詳的精神狀態,深深打動了我。近一周的時間里,我將主要精力投入人物寫生,采用寫實手法,不刻意變形夸張,只為充分展現她們的淳樸個性與獨特魅力。
近五年,扎尕那游客激增,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熱鬧之余,商業氣息也愈發濃厚。所幸,大片草原與巍峨群山依舊,景色依舊壯美動人。后續幾日,我們攜帶畫具穿行于山川小路,探尋扎尕那的極致美景,創作了幾幅極具當地特色的風景寫生。
扎尕那的寫生結束后,我們啟程前往敦煌采風。途中經過號稱“最美公路”的洛克線,飽覽肅南高原風光。而那段一百公里的“炮彈路”,崎嶇不平、坑洼遍布,正如網友調侃的“小可養魚,大可臥驢”,一路顛簸幾乎讓我們散架,當真名不虛傳!
從敦煌返程時,我們途經河西走廊,向南前往陜西、山西,沿途參觀了諸多博物館與歷史遺跡,深深折服于中華民族豐厚偉大的文化底蘊。
最后,我們抵達河南南太行,本想與秋日紅葉赴一場約會,卻遇上連綿秋雨、氣溫驟降,寫生進程受阻。后來我們轉戰秋溝村,天氣逐漸好轉,新一輪的寫生之旅也隨之開啟。
我對寫生情有獨鐘,皆因它的不確定性。每一幅寫生作品,隨著繪畫步驟推進,畫面效果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各類問題接踵而至,需要逐一解決。這要求畫家具備完整的應對策略與解決方法,駕馭畫面如同馴服野馬,該放則放,該收則收,方能收獲成功。此外,置身大自然中,身臨其境的現場氛圍能極大調動畫家的情緒與情感,這份能量會通過多樣的技法語言,情不自禁地宣泄在畫布上——這是畫室中面對照片冷靜描摹、慢慢制作所無法實現的。
“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寫生的獨特魅力,終將永遠吸引著我前行。
陳漸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