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 江亭山色圖
10月28日,元代山水畫家倪瓚晚年精品《江亭山色圖》在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從1800萬港元起拍,經過逾45分鐘的激烈競逐,最終以1.35億港元落槌,加傭金為1.5995億港元成交。落槌額高達低估價近7倍,成為今秋亞洲藝術拍場首件過億成交巨作,亦成為佳士得亞洲史上成交價第四高的中國書畫巨作。
倪瓚之作歷來是收藏界的熱門,絕大部分精品早已被全球各大博物館珍藏,流通于市者屈指可數。這幅被譽為“倪瓚晚年上乘之作”的稀世珍品,以其獨特的飄逸筆法和深邃的空靈意境,在佳士得香港亞洲藝術周拍賣前期預展時,已經引燃了藝術收藏界的關注熱潮。在此次拍賣中自然成了焦點。
這件拍品來自美國華人家族40余年的私人珍藏,堪稱北美最重要的中國書畫私人收藏之一。此畫歷經多位名家庋藏,曾經笪重光(1623-1692)、王鴻緒(1345-1723)等諸家收藏,清中期為怡親王弘曉(1722-1778)所寶,近代更被最具慧眼的收藏家王季遷收入囊中,并為其豐富的出版與展覽記錄背書。本次拍賣中呈獻的家族珍藏充分彰顯該家族獨具遠見的收藏眼光。此幅《江亭山色圖》以經典“一河兩岸”構圖,呈現連綿山色與江岸孤亭,闡述畫家多年漂泊江湖寄寓山水的羈旅心跡,為倪瓚代表性的隱逸處世風格,其疏簡清逸的筆墨風格尤為后世效法,堪稱海內知名倪云林畫跡,至可珍寶。
倪瓚(1301-1374),號云林,元無錫人,詩書畫三絕。其繪畫開創了中國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并稱“元代四大家”。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以淡泊取勝。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多取平遠之景,善畫枯木平遠、竹石茅舍,景物極簡。其畫多以干筆皴擦,筆墨極簡,所謂“有意無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蕭條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瓚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譽極高,明何良俊云:“云林書師大令,無一點塵土。”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其畫而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以及他提出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等創作思想,對中國文人畫影響極大。
此作畫于“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因友人邀游僧舍以紙索畫,遂有此作。題識為:“二月雨聲從子月,三江舟檝住吳江。春愁不醒如中酒,浪著狂風撼客窗。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叔珪友契邀游僧舍,以此紙索畫。戲寫江亭山色并題近詩右方,瓚?!?
此次倪瓚傳世佳作《江亭山色圖》的現身與成功高價易手,再次印證了頂級古代書畫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其深厚的學術價值與顯赫流傳,使其成為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收藏珍品,它的歸宿,必將成為本季拍賣市場最受矚目的話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