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義 正月——中國紅 116×89cm×4 布面丙烯、油彩 2003年
從開創時的“摸石過河”到今天燎原全國、堪比油版大類的畫種,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已經走過了30年。10月28日,“綜繪風華——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三十年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民藝館開展。
開幕式上,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錢曉芳宣布展覽開幕,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主任陳焰介紹展覽相關情況,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陜西省美協主席朱盡暉先后致辭,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原系主任、專業奠基人陳守義發言。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鄔大勇主持開幕式。
1994年,在老院長肖峰的支持下,陳守義提出了綜合繪畫觀念,并且由陳守義領銜創辦綜合繪畫工作室,這一創舉也是讓中國美術學院成為全國最早開辟綜合繪畫專業方向的院校,1995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1996年開啟研究生培養,2000年成立綜合繪畫系,2016年又恢復獨立的系制……30年間,綜合繪畫經歷過院系調整的各種考驗,也迎來學科重組的機遇,最終成長為獨具學科特色的系科。
本次展覽通過而立、燎原、淬火、煉金4個板塊展開敘事,全面展示綜合繪畫30年的歷程和成果。
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專業從方向破冰開拓的一代人開始,就敏銳地抓住了“Mixed”的精神要義。首先是繼承和發揚國美歷史上從林風眠先生開創的融合中西的精神脈絡;與此同時,還繼承了黃賓虹先生所倡導的民學民藝的研究,強調基層與大地的采風,強調民藝的形態與生態研究,深研文化地理、文化民俗的變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學的首創學術模型的又一個重要特性:本土民藝的轉化性。許江表示:“它不是一種純粹的書齋與工坊的實驗,也不是一般性的材料與審美的興趣轉換。它是以某種鮮活生野的方式,勾聯時代生活的探微和體察。”
在創立30周年之際,我們面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綜合繪畫的探索要怎么做?
余旭紅希望大家能繼續保持一種警惕,警惕被技術所規制,思考如何回到繪畫的本體,回到藝術創作的原初狀態,如何去深耕傳統,活化經典,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當代創新的可能,在廣袤大地上的遺產的活化中讓作品更具有中國文化的氣象,在時代之問中確立綜合繪畫的定力。
當天下午,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多功能廳舉行,與會專家圍繞“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首創三十年的發展與意義”“民間民生的大地及其創造性轉化”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