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基·史密斯 朋友 167.64×137.48cm 銅版手工上色 2008年
以“后印刷”為核心議題的CAA版畫展覽,是2015年在時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教授的倡導和指導下,由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團隊具體執行的一個國際性版畫屆展項目。首屆展覽借第九屆“IMPACT國際版畫會議”(IMPACT在英文語境中寓含“國際的”“跨學科的”“版畫”“藝術家”“觀念”與“技術”等)在中國美術學院召開之際與會議同期開幕并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10月17日,“后印刷——第四屆CAA版畫三年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啟幕。以“后印刷”為持續議題,依循“傳統溯源、思維轉向、媒介重構和在地再造”的邏輯線索,將展覽劃分為四個板塊。在《古典與浪漫——現代主義的先聲》板塊,展示了17世紀法國藝術家克勞德·洛蘭以銅版原版印制的《真實之書》與18-19世紀英國藝術家威廉·透納的銅版畫原作;在《版畫作為一種史觀》板塊,以美國環球限量藝術版畫(ULAE)與哥倫比亞大學勒羅伊·尼曼版畫中心(LNCP)的藏品為主體,展示20世紀后半葉以來的29位西方現當代藝術家在版畫領域的實驗與思想成果,包括了羅伯特·勞森伯格、查克·克洛斯、奇奇·史密斯和薩拉·斯茨等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在《多維·介變》板塊,策展人以媒介考古學為視角,集合了來自英國、德國、愛爾蘭、瑞典和日本的12位藝術家與一個藝術小組的13件(組)作品;在《此在的印刷》板塊,則重點擇取中國藝術家的當代作品。
本屆展覽共匯集了91位藝術家的平面版畫、3D打印、影像和裝置作品,它們以歷史為維度,或側重于形式,或致力于觀念,不斷超越傳統版畫的既有態勢,進而從“印刷”這一版畫的本源之處出發,在當下“后印刷”的社會和思想環境之中,將版畫的實踐視作為一條跨越物質邊界、重構圖像政治與人類知覺方式的生成邏輯。面對“復制與原創”“虛擬與真實”“技術與存在”等問題,通過展覽集合的作品,呈現“印刷”這一技術媒介的傳統、當下及其未來的可能形態,思考版畫作為藝術和生活的一種方式,其既有與應有的位置。
據悉,展覽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省版畫家協會承辦,將持續至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