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滿屋》156X60CM布面油彩2012
叮咚,微信好友群里傳來一張小黃鴨的圖片,這可愛的小動圖出自我的好友單震宇,快過年了,他說“兄弟們,小酒喝起來,小日子過起來”,哈哈,他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人,為師多年,在嚴肅對待教學之外,有著可愛的一面,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藝術,既爽朗亦深沉。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他會抓住西藏這個題材深挖,是那片圣域給他帶去了心靈上的震撼,契合了他內心的追求。
古人對太陽的雅稱叫扶光,太美了,扶著光,就是要抓住這光。老單早些時候畫了一批老家農村里的房子,畫室內場景,總有一束光照在灶臺上、桌子上,一些毫不起眼的物件上。這種處理方式具有維米爾式的古典油畫精神,光線的聚焦點是一幅作品的畫眼,傳達出作者的用意,為什么要照向平凡的物象,為什么暗暗的房間里要有光,我想是這樣的,背陰向陽,追求光明,這束光在他的眼里是來自圣域的光,在它的照耀下,一切平凡的事物仿佛都有了神性。
千百年來,西藏、青海、甘肅、川南一帶,西傳佛教在這一片土地和中國文化融匯交融,對于中國人來說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來自浙南的老單是如何迷戀上這片土地?曾經,90年代,老單就讀于杭州師范大學(原杭州師范學院),在校期間,受到導師金甲鎮、陸琦的創作主題影響,對西藏的民族風情創作情有獨鐘。大學畢業那一年,他本想申請援藏支教,但沒想到那一年的政策是一去就得8年,難以割舍母親掛念的他,只好放棄。他返回家鄉麗水從教多年后,于2005年第一次赴西藏旅游,粗略的感受了當地風情,搜集了少許資料,回來也陸續創作一些西藏題材的作品,但是他感覺在理解上深入不夠。后來,隨著兒子的誕生,他將所有的關注和精力放在了家庭,這段時間他創作了一批以家鄉風物為主題的作品,同樣出彩。2019那年,他的兒子在鎮海中學茁壯成長,喜悅之余,他開始重啟年輕時的夢,那年大年初一,約上朋友一行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深度藏區采風,這幾年,連續赴青海、甘肅、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采風、收集創作資料。
赴西藏等地采風期間,他飽受高原反應的影響,風餐露宿,經受住多次遇險、雪地陷車、嚴寒氣候的考驗。體驗異域生活的旅途中,和當地人們交流,多次得到原住民的無私幫助。他說,這一趟趟遠行是對自己內心最好的回歸,真實感悟信仰的力量,從轉山磕長頭的信徒身上反觀自己,堅定用真誠的藝術創作成為自己堅守的信仰;普通的高原人民從不畏懼艱難的生活,笑對嚴酷自然的坦然心態,那一片寧靜致遠的意境,刷新自己追求作品的精神內涵,嵌入自我對于生命的領悟。這段時光的積淀,對于生命的贊美和感受,我想不會僅僅是這幾年去實地采風而來的。從前到現在,有一種力量穿越時空,一切都源自導師作品帶來的觸動,想去支教的沖動,對母親的牽掛,對家人的愛,對于生命的領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怎樣的生命才是美麗的,詩人雪萊說“我要把內心的光傳給世人”,每一個人內心有光,那么世界就有了光明。內心充盈,鎖定方向,幾百幅速寫、水彩創作草稿的積累,五十余幅油畫創作,讓我窺見老單心中的光。
人在旅途,心存光明,會看到不一樣的景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在其人生道路上有著無數崎嶇,卻有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生任憑風吹雨打,卻始終那樣的從容、鎮定、達觀。老單選擇了繪畫為其一生的追求,這條路同樣很艱難,需心中有光,就如同圣域的光,蘇軾的光,雪萊的光,一樣會照亮自己,點燃別人!
那天我和他在畫室里聊天,他對他這二十年來的歷程如數家珍,臉上洋溢著幸福。我突然就明白了,這是他內心最寶貴的東西,那是他的光,這道光照在圣域、照在家鄉、照在家人、照在師友,也照在他所見到任何一件事物之上。在此,祝真實虔誠勇敢可愛的他,永遠是一位追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