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少協油畫作品《國學泰斗——饒宗頤》
近日,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馮少協最新創作的大幅油畫作品《國學泰斗——饒宗頤》正式完成。畫家馮少協再次以專注持續的創作狀態,飽滿澎湃的創作激情,迅猛的創作速度,精湛的寫實技巧和深沉的人文情懷,創作完成了又一幅油畫精品力作,這也是一幅融合中西美學,兼具形神與意境的人物肖像扛鼎巨制,以繪畫表現杰出名人翹楚,以藝術致敬一代文化巨擘。
油畫作品《國學泰斗——饒宗頤》,以現實主義為主要表現手法,以晚年饒公的頭像形象為主體描繪和表現對象,畫面構圖前景左側位置突出先生的頭像形象,并占據近一半空間和面積。先生戴著眼鏡,面容表情寧靜平和,眼神平望左前方,專注而深邃,仿佛穿透歲月與學問的迷霧,凝視著永恒的文化真理。先生寬大前額布滿皺紋,往后退舍的灰白頭發,耳廓舒展,嘴唇輕閉,肌膚紋理細密又深刻,既是經歷歲月痕跡,也是豐富閱歷和深厚學養的積淀和見證。人物形象整體刻畫精準,微妙細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畫面頭像下方露出小面積的黑色外衣,讓畫更具穩定和力量感,豎起寬松的淺色外套衣領和圍巾,平常隨意,輕松自然。
畫面背景以略帶暖意的淺灰色調為主,并以隱約朦朧的淡墨色荷花造型襯托,在題材構思上呼應饒公高潔的人文品格。畫面右下方附有“選堂”題字及其兩枚印章,進一步強化了主體人物的名號身份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語境。在表現手法上,前景人物頭像充分具體寫實,背景則注入東方寫意精神,大筆觸、大面積鋪色渲染,虛化處理,形成主次對比,虛實相生,和諧統一。整幅作品兼具油畫的真實細膩質感、立體塊面體量感,以及水墨的平面抒寫渲染、流暢韻致,意境格調脫俗高遠,清新儒雅,厚重空靈,生動形象再現了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的晚年風采,一位文化學者特有的睿智與從容。
饒宗頤(1917-2018),字固庵,號選堂,1917年8月生于廣東省潮安縣(今潮州市湘橋區),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和藝術家,又是杰出的翻譯家。饒宗頤先生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學藝雙修,著作等身,為一代國學宗師。曾任國務院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出版了逾千萬字的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在經史子集、詩詞書畫諸領域均取得卓越的成就,并在學術研究上創獲50項世界第一,有“南饒北錢”、“南饒北季”之稱。饒宗頤既是學術研究的大師,又是一位造詣極高的書畫藝術家、理論家。幾十年來,他在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和香港、北京、廣東、敦煌等國內外多地舉辦個人書畫展,都引起極大的轟動。饒宗頤業精六藝、才備九能,有百科全書式大師之稱,在世界漢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影響,并獲得無數的獎項和榮銜。同時被海內外幾十所大學、出版機構、國家級學術機構聘為教授或顧問,成為“國際漢學最高權威之一”。2011年7月,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編號10017的小行星命名為“饒宗頤星”。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表示,“馮少協是中國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代表性畫家,他一直以重大題材為引領,近年來更是在歷史人物、時代人物、英雄人物的創作上持續用力,他的新作《國學泰斗——饒宗頤》,以特寫鏡頭式的構圖,形神兼備地再現了這位東方鴻儒所獨有的文化氣質。饒宗頤先生具有廣博的學術視野,是當代國學研究上的一位巨擘。今天,畫家馮少協用精湛的筆墨為饒宗頤先生立像,這不僅是對一位國學泰斗的紀念,更是對一種文化精神的崇高致敬?!?
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廣東畫院原院長許欽松表示,“《國學泰斗——饒宗頤》是馮少協個人藝術歷程中繼《中國共產黨黨員——鐘南山》《麥賢得——為祖國時刻準備著!》《黃旭華——想起母親的牽掛》等時代人物油畫創作之后的又一代表性創作,而相比與以往的作品,該作品以強烈的探索性創作語言闡釋了‘國學’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的生命活力——它并非塵封于歷史中的靜態知識,而是一種貫通古今、流淌于血脈中的精神傳承。當油彩的肌理與水墨的氣韻在畫布上交匯,我們所見的不止于一位學者的肖像,更是一個文明傳統在當代藝術中的延續與重生?!?
馮少協多年來一直不斷致力于系列主題性油畫創作,題材系列多樣,精品力作頻出,特別在人物題材創作上更是引起各界關注。2025年,馮少協迎來其創作的豐盛期。自年初以來,他已創作完成了表現科技主題作品《未來已來》及歷史人物作品《愛國靈魂——莊世平》等多幅大型油畫,題材跨越歷史與未來愿景,展現出畫家敏銳的藝術觸角,精準巧妙的題材構思,熟練穩定的駕馭能力,精湛嫻熟的表現技巧等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