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2006年,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月6日,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精心策劃“月滿中秋節 相約非遺館”中秋節主題系列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共度溫馨團圓的中秋佳節。
活動當天,館方在中央大廳特別設置的“中秋主題非遺手工藝體驗區”成為現場最受觀眾歡迎的“打卡點”。在“盤扣制作技藝”區域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端坐臺前,細致演示選料、剪樣、纏線、打結等工序,不少觀眾圍坐一旁,親手嘗試制作蘊含中秋特色的金桂盤扣,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在“北京宮燈”區域,月兔造型的花燈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駐足參與,家長與孩子們默契配合,手持竹篾搭建骨架,再用宣紙細細裱糊,一盞盞親手制作的花燈承載了對節日的美好祝福;“清苑傳統制香技藝”區域香氣四溢,館方特別甄選了含有桂花香料的“木犀香”,引導觀眾通過研磨、混合香料等步驟,制作專屬中秋香包,讓市民在裊裊清香中品味傳統文化的雅致韻味。
除互動體驗活動外,中央大廳全天開展的泉州提線木偶表演更是讓觀眾大飽眼福。舞臺上,傳承人指尖輕提細線,木偶靈動演繹出嫦娥在月宮俯瞰人間美景的片段,隨著絲線起落,偶人服飾呈現四季變化,細膩的動作、鮮活的神態,讓木偶仿佛擁有生命。
與此同時,館內的常設展覽與新增臨展也吸引大批觀眾駐足觀看。此次新增的“承創共生——安溪藤鐵藝術展”“第三屆全國高校工藝美術專業優秀畢業作品展”“時代匠心——第七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捐贈作品展”,讓觀眾在參觀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提升參觀體驗,常設展廳內同步提供公益講解服務,讓參觀不僅止于“看見”,更能“讀懂”和“理解”展品背后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
為進一步增強活動互動性與趣味性,提升觀眾參觀體驗,中秋節期間,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特意策劃推出中秋主題任務卡活動。通過任務引導,鼓勵觀眾主動深入各展廳探尋中秋主題展品,在完成指定展品打卡后,可兌換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設計的中國傳統節日冰箱貼1枚(中秋節限定版)。同時,還準備了中秋限定透卡,觀眾可通過透卡拍照,記錄下自己在非遺館的中秋專屬節日記憶。
據悉,館方當晚還將開放四層外露臺,邀請觀眾們走出展廳“置身奧園夜景之中,共賞中秋花月夜”。未來,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還將持續結合春節、元宵、端午等中國傳統節日,推出限定款節日特色周邊,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非遺館,了解非遺、愛上非遺,讓“在非遺館過傳統節日”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