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的胡同院落與前沿的藝術思考相遇,現代感的色彩、肌理與筆觸表達與古樸的中式家具并置一堂,竟然毫不違和。9月27日,青年藝術家王同澤個展覽《同塵澤光:淬煉·風化·結晶》在前門大柵欄93號院博物館開幕。展覽集中呈現了藝術家近年創作的25幅代表作,分為“碎景”“余痕”“遺構”三個系列。
展覽主題“同塵澤光”,可以理解為,當代每個普通人都在被海量的視覺信息所包圍和影響,而藝術創作就像是藝術家對這些體驗進行消化、打磨,最終將其轉化為有價值、能發光的作品的過程。藝術家王同澤出生于2000年,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原住民”。廣告的色調、社交媒體的構圖、短視頻的節奏,已成為年輕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他不拒絕景觀的世界,而是深入其中,用繪畫的行動去拆解、重組、冶煉那些被消費過的視覺景觀。展覽中的拼貼材料——舊報紙、褪色海報、廢棄包裝紙——都不是懷舊的符號,而是我們共同經歷的視覺證據。它們曾出現在街頭巷尾、商場電梯、手機彈窗,如今被藝術家撕揭、錯置、疊加,形成一種粗糲與空白并置、密集與空曠共存的視覺矛盾。
開幕式后的研討環節中,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翁劍青教授指出,王同澤的作品屬于抽象藝術范疇,其價值在于通過色彩、肌理與筆觸表達個體感知,表達個體對世界的感知與內在生命態度,兼具形式探索與思想深度。
93號院博物館致力于推動國際青年藝術與文化交流,讓思想與藝術在“小院兒”中生根綻放。本次展覽突破了傳統模式,融合了作品展示、學術研討與京劇欣賞,營造出兼具思想深度與文化溫度的交流場域,體現了藝術走向日常、成為“可共享的民間公共藝術”的理念。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