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上海美術館主辦,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常熟市文化博覽中心(龐薰琹美術館)、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支持的上海美術館年度大展“上?,F代”開幕,通過“紅色爛漫”“摩都日?!薄昂I闲鲁薄比蟀鍓K的翔實敘事展現20世紀以來上海的文化嬗變,集中呈現木刻、宣傳畫、建筑、設計、油畫、國畫、攝影、電影、漫畫、音樂等多元媒介作品600余件(組),全面解析這座城市的現代化基因和人民創造歷史的文明密碼。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沿陣地,上海的現代化歷經三個階段的歷史蛻變:被動接納階段、主動探索階段、自主創新階段,每一階段都烙印著時代精英的覺醒、藝術形式的革新與社會觀念的裂變,藝術作品中交織著極精微的審美格調和可觸摸的市井氣息。
“紅色爛漫——從精英覺醒到大眾共鳴的先鋒性開拓”集中展示充滿濃烈情感且與上海聯接頗為深厚的木刻、宣傳畫、連環畫等藝術形式。呈現上海如何將精英的覺醒轉化為大眾的文化動員,形成東方革命美學的獨特性和上?,F代的先鋒性特征:藝術介入現實、引領未來,并最終服務于人民。
上?,F代的密碼,藏在梧桐樹影與設計師的草圖之間。展覽第二板塊“摩都日?!獜氖芯疅熁鸬饺驍⑹碌幕祀s性共生”通過建筑、設計、漫畫與電影,解析這座城市獨特的“混雜性”現代特征——它拒絕非此即彼的文化對抗,以并置、拼貼與融合的智慧,將矛盾轉化為創造力的源泉。
這種混雜性正是上海對現代性的獨特解答:以開放姿態包容他者,卻始終保持著文化主體的清醒。在展覽策展人項苙蘋看來,今天的“現代”是先鋒性文化探索向全民性轉化的成果,是中華文化現代性表達的重塑與更新。
在“海上新潮——從文人墨戲到當代語匯的流動性實驗”板塊中,現代油畫與海派國畫共同詮釋了海派文化如何在風云變幻的全球化語境中探索并重構自身的敘述模式。多件名家真跡悉數亮相,“東方之筆”張大千《番女掣厖圖》罕見展出,筆法融合敦煌元素,描繪邊疆女子與黑厖動靜相映,極具生趣。此外,吳昌碩、吳湖帆、任伯年等海派巨擘的經典之作也重磅呈現。
2004“上海摩登”的學術顧問和“上海現代”的策展顧問、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表示:“‘摩登’一詞一經誕生,就已經超出了‘現代’的一般涵義,深深地扎入上海城市的底層,與一個或若干年代的生活拌和在一起,演化為這座現代之城的國際公民的普遍心態,演化為這座城市所特有的趨高、趨動、趨新的品性?!?
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表示:“上海以自身的藝術實踐啟示我們,現代性并非單一終點,而是一場多元、開放的重新書寫;真正的國際視野,恰恰源于深厚的文化自信與人民立場。
展覽期間,上海美術館將推出精彩美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