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民國初年磚木洋房,融合歐洲形制與中式工藝,曾因歷史變遷面臨清水墻剝落、木構糟朽、地坪殘缺等隱患。上海建工五建集團項目團隊通過老照片考據與現場紋飾拼合,還原粉瓦箍頭檐口、歐式拱窗、多立克柱式雕花等“海派基因”,歷經5個月讓建筑重溯包容創新的原貌。
瓦木交響,重現中西交融
高氏住宅原為商人高介人所建,面闊六間,磚木二層結構,占地面積149.91平方米,建筑面積262.16平方米。該建筑融合了歐洲建筑形制與中國傳統工藝細節,是嘉定現存為數不多的"海派洋房"之一,現為嘉定區文物保護單位(俗稱"高家洋房")。
在屋面工程中,項目團隊采用“保護性揭瓦”手法,將原有瓦件與望磚逐一統計、清理、分類,缺損部分按原規格定制補配;屋脊修復時,邊楞按傳統樣式做“蓑衣楞”,屋脊對做腦子瓦,伸進脊座,確保脊座高出蓋瓦高度控制在7-8厘米,粉上紙筋灰。為兼顧防水需求,團隊在望磚下增設防水卷材,覆蓋保護層,滿鋪鋼絲網,跨脊鋪設。既保留了傳統瓦屋面的視覺美感,又提升了建筑實用性。
大木作修繕也是本次工程的重點之一。原建筑木檁條有嚴重的起拱、糟朽情況,進行了大批量的更換,仍可用的構件在清理糟朽后做嵌補等修繕,脫榫構件則進行矯正。檐柱柱根腐朽部分通過墩接處理修復,新老木料以榫卯咬合,既穩固結構,又延續了傳統木構智慧。
匠心雕琢,續寫百年故事
高氏住宅的修繕,是對建筑“沉默基因”的破譯。清水磚墻的修復很講究細致,逐一打掉后加的水泥粉刷或后覆蓋層后,沖水并用尼龍刷逐塊清洗表面涂料及污物,對于損壞磚墻的修補,項目團隊依據專業判斷,按破損深度分級處理——3-5毫米采用碧林增強劑整體淋涂,養護一周,表面固化預處理;5-20毫米,以膠凝磚粉修補,超20毫米則用相同規格和材質的粘土磚挖補或鑲補,再經排鹽、平色劑處理,讓墻面重現古樸質感。
室內水泥花磚地坪的修復也充滿巧思,經過保護性拆除后,完整的老地磚被重新歸位至中心區域,邊角補配的新磚則刻意做舊,營造出時光層疊的質感。起支撐作用的方形磚柱上裝飾的雕花也是這棟住宅的特色之一,依據殘存痕跡修補后,中西合璧的裝飾語言再度鮮活。
修繕后的高氏住宅,粉瓦箍頭檐口輕巧如初,歐式拱窗映襯著中式木格欞,仿佛將時光凝固在民國初年的繁華一瞬。當最后一抹夕陽掠過修繕一新的木樓梯,那些曾被歲月掩埋的雕花與磚紋,正悄然訴說著一個關于匠心與傳承的故事。在這里,每一塊磚瓦都是歷史的注腳,每一次修繕都是與過往匠人的隔空對話。高氏住宅的煥新,不僅是一場建筑的復蘇,更是一場文化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