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海灝生物創新港位于廣州番禺工業經濟總部園區,將成為一個融合孵化、生產、研發功能的智慧內循環創科產業有機體。呂元祥建筑師事務所(RLP Asia)以“生態魔方”為設計概念,通過對基地的分析與重構,打造創新的錯層空間模式,讓這個嶄新的地標成為“工業上樓”建筑的全新范本。
工業上樓是指將傳統單層扁平式廠房匯聚到高樓層的垂直化空間形態,可緩解土地短缺和原有工業用地利用率低等問題。目前國內正積極探索、推進這一新的工業載體空間模式,并導入高新高端產業和先進產能,為制造業創造更高效的空間配置,實現產城融合。
有別于傳統辦公樓和產業園,海大海灝生物創新港是一個新型復合產業載體,具備產學研以及社交生活等配套功能,并考慮到企業全生命周期,為產業將來升級預留擴容空間,為高端人才創造融合交流的綠色社區。
設計團隊基于嚴密的網格邏輯對建筑進行分解與重構,并以景觀園林作為建筑間的有機連接紐帶。整個項目猶如嚴絲合縫的“生態魔方”,演化出豐富多變的空間組合關系,既體現了產業特質,又凸顯了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海大海灝生物創新港將成為
番禺區天安工業總部經濟園區的標志性建筑
項目塔樓為經濟園區內的最高建筑。為提高不同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區別于一般層高相同的工業上樓,設計團隊采用跨度模數標準化設計,將這棟高100米的主塔樓,打造成共享電梯廳的“3+2”南北錯層單元設計。其中,以研發功能為主的南塔層,通過綠色連廊與作為生產空間的北塔無縫連接。
主塔樓的錯層單元設計能夠滿足
新時代對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需求
不同層高的生產和研發功能空間可兼顧不同需求靈活使用,大大地促進跨部門交流與協作。塔樓二層更設有共享會議室、孵化中心、共享辦公空間、路演廳等配套功能。
而裙樓作為主塔樓的擴容空間,以模塊化的創新空間組合方式,形成多個獨立且互聯互通的空間,既能滿足現有產業及生活配套的需求,也為企業未來發展和升級預留足夠的空間,促進形成更為完善的“生態聚落”產業鏈。
面向未來的創新功能空間組合方式,
讓企業可靈活應對未來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項目的整體設計如同魔方般交錯又環環相扣。建筑體塊堆疊形成視線通廊,配合退臺布局,能夠促進城市通風,有效改善地塊的風環境與微氣候,在功能與生態上實現有機內循環。塔樓和裙樓既保留了園區建筑的整體性,又演繹出多種組合造型,造就層次豐富的建筑立面和極具辨識度的園區標志形象。
建筑立面交錯相扣、層次豐富,讓人耳目一新。
在別具一格的建筑造型下,景觀園林則成為創新港的綠色脈絡,從上至下、由表及里地與建筑有機結合。友好的步行系統得益于人車分流的設計原則,而綠意盎然的景觀更串聯建筑的垂直綠化空間,由綠色廣場、下沉廣場,一直延伸至共享空中花園,營造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園區。
同時,項目的規劃設計也重視與園區內周邊地塊的聯通及互動,包括建筑首層設置全天候開放的三層通高架空通廊,不僅通往其他地塊,更增強通風對流。下沉廣場也成為用戶與訪客的聚集處,并可為舉辦露天影院、小型音樂會等活動提供場地。
集總部辦公、技術研發、創意交流及人才培訓于一身的海大海灝生物創新港,將成為推動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來源:本文由呂元祥建筑師事務所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權歸屬呂元祥建筑師事務所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