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昆,1939年生,吉林省長春市人。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在長春市文藝學院繪畫系學習期間,受著名畫家袁運生、戈沙、付植桂、甘雨辰傳授,后又在省老干部大學高級繪畫研修班深造,打下深厚的繪畫基礎。多年來,作品在參加國際、全國、省市書畫大賽展覽中,多次獲得特別金獎、金獎、銀獎、創新獎、優秀作品獲多種獎項作品被許多藝術單位及個人收藏,應邀出版有《一帶一路中歐意象》歐洲藝術郵票人物及定制珍藏郵冊,在歐洲郵政部門流通使用,出版有《中國藝術收藏》雜志,《美麗中國·名家名作》四人合集,《環球藝術人物》雜志,《一帶一路·一代名師》三人合集,出版專集《中國藝術名家——陳昆作品集》《中華名家——陳昆》在北京出版掛歷有《中國藝術傳承人物》《一帶一路·一代名家》《中國藝術年度杰出人物》《中國藝術譜華章》、《盛世中國名家》以上出版均在國內外發行發放,觀者均受益匪淺,另外特邀在景德鎮制作兩件國禮級瓷器《中華國禮·珍藏國瓷》作為中華國禮贈送外國政要友人。其所從事的藝術活動,得到社會認可。先后榮獲“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中國老年金獎藝術家”、“優秀人民藝術家”“世界金獎藝術家”、“中華老年杰出藝術家”等稱號。2021年8月被央媒聯盟文藝工作組和央媒聯盟評委會授予“全國十佳功勛藝術家”聯合國組委會授予“聯合國和平文化特使”,中國名人辭典、中國名人大數據庫授予“時代標桿”榮譽稱號,由中國時代藝術網,文化部宣傳委員會,中國人民美術協會授予國家優秀人才,百年文藝傳承大師,時代文藝先鋒人物榮譽稱號。長期以來,先后被全國各藝術組織團體吸收委任為“世界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協會理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吉林省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國家人事部“中國書畫研究中心”高級研修員,長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鄭州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書畫師,河南中國炎黃藝術協會會員,北京東方翰林書畫院名譽副院長,中國藝術家收藏協會名譽副會長,北京當代環球書畫院名譽院長,北京智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合作藝術家?,F今,陳昆先生雖年事已高,但仍然堅持繪畫創作,不斷推出新畫作,堅持美術教學,為國家培養藝術苗苗。
媒體評價
在以花鳥為主題的丹青創作上,用色的表現是首當其沖的重點所在,畢竟簡單的濃艷之變就會直接影響一幅作品畫面的最終視覺效果,因此并非是所有的丹青藝術家都能很好的去把控賦色的用度。陳昆先生眾幅花鳥丹青,他在畫中的賦色表現顯然就是有達到了一種十分和諧的自然度,并且每每為花鳥物象賦色,他也都是有力求于墨色不相礙的糅合狀態,種種花卉艷而不俗,枝葉墨跡濃而不滯,如此兩者相映之間,可謂盡是有致華潤氣象于盎然也!與此同時,畫面那豐富的布局能力和取景能力,也同樣可以說是陳昆先生今日表現其丹青造詣的要點所在。和大部分計較細微之處的畫家不同,陳先生的花鳥取景大多都是比較傾向于整體畫面氣勢.繪之抒情達意,感之靜心暢懷。深入寫意之境,深研美學內涵,這是陳先生多年來在丹青藝術上的取法路徑和精神本源,因此無論是從傳統繼承的角度上來看,還是從當下新時代背景的方向上來說,陳昆先生的丹青造詣都是完全無愧于文人逸氣的大家高譽!繪其形而蘊其情,感其意而抒其性,如此唯美畫境,就可以說是其直抒胸臆的表現結果,而畫中的筆墨味象,也就更可以說是其心跡流露的真切體現!深汲自然,妙造自然,而那屬于花鳥題材的文化品性,由此也盡是可以一目了然!
——《中華藝術大師》序言
作品鑒賞
陳昆先生將其花鳥不同的姿態和神韻表現得恰到好處,花木有生機,猛禽有雄氣,珍禽有貴氣,鳴禽有靈氣,是為畫家得其神傳其神,作品中五顏六色的花朵與神態各異的鳥禽相結合,仿佛在這不是一幅畫作,而是真真實實的展現在眼前的景象。先生的畫作真實、生動,圖疏密有致,枝條穿插,富有韻味,并且先生利用色彩、墨色的濃淡使空間層次分明。先生畫作堪稱絕色,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佳作。
在新時代頻繁興起的各種藝術潮流中,陳昆先生以其大家風范,表現出一種巋然不動的氣度。陳先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自然與他獨特的創作理念分不開。先生以他作品中純正、濃郁的傳統繪畫韻味,為當下的中國畫壇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清新之氣,讓幾十年來幾經迷失、漸行漸遠的傳統繪畫有了一個別樣的坐標。陳昆先生的繪畫藝術作為傳統文人畫體系的延續,做到了山水、花鳥樣樣皆精。其中,他的意筆花鳥畫最具代表性,其簡括、大氣的寫意人物深具中國傳統
繪畫范式和韻味,令人過目傾心。
先生的作品不僅僅是筆墨形式的描摹與營造,他更注重直覺與心性的表達。他十分注重繪畫的修養,不斷提升線條的質感與豐富性。在先生看來,寫作絕不僅僅是筆墨之事。技法和紙上的工夫相對易學,但中國畫要表達的境界和精氣神卻只能靠長期的修煉、砥礪和開悟。這就要求畫家具有相當的畫外功夫或者筆墨線條技法之外的修養和深刻的人文內涵。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思想的導引,使得先生成為一個國學功底十分扎實的實力派畫家。
陳昆先生近年創作的一批大寫意花鳥作品。令人振奮的是,他的大寫意花鳥落墨為格,清新剛健、風姿綽約、野逸放達、既有骨力,又見墨韻風神,在激情四溢中噴發出一種不同尋常的陽剛之氣。他筆下的孔雀、翠鳥、錦雞、蘆雁、駿馬以及牡丹、荷花、喜鵲、石榴、杜鵑、等等花鳥,無不以精煉的筆墨,通過對水和墨的干濕濃淡變化的恰當把握,生意盎然的涂抹出物象的形態、神氣、質感、量感、空間感、又極富畫家主觀的意趣、情致、韻味、心態。他們不似自然中的此花此鳥,但又完全符合當代人心目中的審美理想;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意象造型,承古意多有新變。令人賞心悅目。細細品味陳先生畫作,一幅一景,一幅一情,一幅一趣,正如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題徐熙的《杏花》詩句,詩中云:“江左風流王謝家,盡攜書畫到天涯。卻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當年的蘇軾寫的是前賢徐熙的“野逸”畫風,此時用來表達對陳昆先生藝術的感受,是何其相似乃爾。
人生的譜曲還在進行,生活還在前進,陳老的藝術人生必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