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劉恒志,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書法家,理論家。教授,研究生導師。全國十大詞曲作家,2024首屆亞洲國際電影節亞洲杰出編劇獎。國家高級美術師,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入展并獲獎,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入展并獲獎。
軍藝文學美術系畢業留校任教,文學碩士,博士。協助陳漢元創作《話說長江》,后二人再度合作,在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大型專題系列片《先鋒頌》中,陳漢元為總編導,劉恒志擔任總撰稿兼執行總編導,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后引起轟動和巨大反響,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最佳紀錄片特等獎,中央電視臺優秀節(劇)目獎等。
《遠山》《共和國正在裁軍》《大裁軍》《欲望號兵車》《威武三國》《球王》獲國家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大型歌劇舞蹈史詩《炎黃和盟》名列戲劇中國年度最佳作品榜首,《飛奪瀘定橋》獲中國戲劇優秀劇目獎。
參與策劃創作82集電視劇《貞觀長歌》及《花木蘭傳奇》《多情江山》《上官婉兒》《艦在亞丁灣》等獲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等,京劇《文成公主》《圖蘭朵》《花木蘭》(國家京劇院鄧敏主演)獲國家文華獎、文華大獎、全國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經典劇目獎等。
擔任總撰稿的大型系列專題一《延伸的長城》《時代頌歌》《足跡》《誓言》《火炬與群星》等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引起反響,并獲中央電視臺最佳節(劇)目獎等。
因創作海軍新時代軍歌《走向深藍》而成為“走向深藍”一詞發明人,在《感動中國》人民喜愛的藝術家全國聽(觀)眾群眾性評選中,憑借《走向深藍》(霍勇演唱)、《海軍藍》《大海誓言》(呂繼宏演唱)、《領航新時代》(劉丹麗演唱)、《擼起袖子加油干》(何沐陽曲、周深等演唱)、《農民父兄》(春雷演唱)、《我們是英雄護航兵》《奔向海洋-海軍士官學校校歌》《我們一同走過從前》(康澎曲
董文華演唱)、《戰士·界碑·祖國》(于乃久演唱)、《伴你人間天地情》(杜克曲
白雪演唱)、《軍旗情》(朱虹演唱)、《更多的時候》《足跡》(楚興元曲、楊洪基演唱)、《光照四季》(莎光曲
譚晶演唱)、《麗江酒歌》(許鏡清曲、閻維文演唱)、粵韻歌曲《領航新時代》(劉恒志作詞,陳仲琰、盧華作曲,葉幼琪演唱)、《啟航》(萬山紅演唱)、《永遠青春的中華魂》(戴玉強、黃華麗演唱)等,榮獲“中國十大詞曲作家”稱號。
大型主題文藝晚會《五彩天路》《邊關四季》《我們的隊伍像太陽》獲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央視最佳節(劇)目獎等。
中影股份影視人才培訓中心(金牌編劇訓練營)主講教授,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顧問,上海電影集團影視公司高級顧問、藝術總監,廣東粵劇推廣協會副主席,海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榮譽教授,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漢學教授,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榮譽院長。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常務理事,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中國新詩大獎,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全國蘭亭序臨摩大賽一等獎(大學時代)獲得者,《美的真理》美學論文集獲藝術學院獎特等獎
戲曲電影京劇《文成公主》《圖蘭朵》。
2025年分別發行:郵票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國禮藝術名家——劉恒志》郵票、《國之瑰寶》郵票、《聯合國成立80周年》郵票、《巳巳如意》郵票。
袁隆平系列電影、電視劇本《禾下乘涼夢》、《生死攸關——“兩系法”風雨中的袁隆平》、《袁隆平》被作為高等藝術院校文學創作示范教材。
這是一套以“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為主題的紀念郵票,突出展現了劉恒志的藝術地位。
郵票共4枚,劉恒志居于首位(C位),其余三枚分別展現韓美林、蘇士澍、吳冠中三位藝術名家。每枚郵票均標注“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體現了劉恒志在當代藝術領域與其他名家并列的重要地位,彰顯其藝術影響力。
這是一套由中國澳門郵政發行的郵票,屬于“郵票上的中國傳統文化”系列。
郵票圖案為劉恒志的書法作品,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書法藝術的融合。
這是一套以“國之瑰寶”為票名的紀念張,屬于“集郵文化·百年承傳”系列,展現國禮名家劉恒志的書法藝術。
郵票圖案為劉恒志的書法作品,體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展現了集郵文化與傳統藝術的融合。
這是一張紀念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中國郵政明信片。
明信片正面呈現國禮藝術名家劉恒志的書法作品“厚德載物”,落款為“甲辰年冬月劉恒志書于北京”,體現中國傳統書法藝術與國際主題的融合。
這是一組以“巳巳如意”為主題的書法藝術紀念郵票(紀念張),展現國禮名家劉恒志的書法作品。
郵票圖案為劉恒志的四幅書法作品,分別呈現了不同的書法風格與藝術表達,體現了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魅力,兼具藝術欣賞與集郵文化價值。
在當代中國文藝領域,劉恒志是一位罕見的“全能型創作者”——他既是筆耕不輟的文學家、斬獲國際獎項的編劇,也是屢獲殊榮的詞曲作家、功底深厚的書法家,更是深耕藝術教育的教授與理論研究者。橫跨文學、影視、戲劇、音樂、書法五大領域,他以扎實的學術積淀與鮮活的創作實踐,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跨越不同藝術門類的標志性人物。
學術筑基,跨界起步:從軍藝驕子到全能大家
劉恒志的藝術之路始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畢業后留校任教的經歷,為他奠定了“文武兼備”的創作底色。他先后取得文學碩士、博士學位,如今以教授、研究生導師的身份,同時受聘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等頂尖高校,將創作經驗轉化為教育養分,培養新一代藝術人才。作為國家高級美術師、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他的書法作品早年便獲“全國蘭亭序臨摹大賽一等獎”,后續更斬獲“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筆墨間盡顯傳統文人的藝術修養。
影視戲劇雙豐收:用作品記錄時代與經典
在影視創作領域,劉恒志的履歷堪稱亮眼。早年間,他協助著名編導陳漢元創作經典紀錄片《話說長江》,這部作品以“說書式”敘事風靡全國,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二人再度合作的央視大型專題片《先鋒頌》,由他擔任總撰稿兼執行總編導,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后引發社會轟動,一舉斬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最佳紀錄片特等獎等頂級獎項。此后,他擔任總撰稿的《延伸的長城》《時代頌歌》等系列專題片,持續以影像傳遞時代精神,多次獲“中央電視臺最佳節(劇)目獎”。在電視劇與戲曲電影領域,他的創作同樣碩果累累。參與策劃的82集電視劇《貞觀長歌》,以宏大敘事重現盛唐氣象;《花木蘭傳奇》《艦在亞丁灣》等作品,或聚焦歷史傳奇,或書寫當代英雄,先后斬獲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等權威獎項。值得一提的是,他推動傳統京劇與現代影視技術融合,創作的京劇電影《文成公主》《圖蘭朵》,以及舞臺京劇《花木蘭》(由國家京劇院鄧敏、黃炳強等名家主演),不僅獲“國家文華獎”“全國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經典劇目獎”,更讓傳統戲曲以全新形式走進大眾視野。
文學音樂齊綻放:以文字與旋律傳遞力量
文學創作是劉恒志的另一重要陣地《遠山》《共和國正在裁軍》《大裁軍》《球王》等多部著作,兼具思想深度與文學性,先后榮獲“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大型歌劇舞蹈史詩《炎黃和盟》位列“戲劇中國”年度最佳作品榜首,紅色題材戲劇《飛奪瀘定橋》獲“中國戲劇優秀劇目獎”,展現出他對不同文學體裁的駕馭能力。其美學研究專著《美的真理》更獲“藝術學院獎特等獎”,體現出創作者與理論家的雙重素養。
作為“全國十大詞曲作家”“中國十大詞曲作家”,劉恒志的音樂創作同樣影響深遠。他因創作海軍新時代軍歌《走向深藍》,成為“走向深藍”這一標志性詞匯的發明人,該作品與《海軍藍》《大海誓言》共同構成海軍題材音樂的經典系列;而《擼起袖子加油干》(由周深等演唱)、《農民父兄》(由春雷演唱)等作品,則緊扣時代脈搏,傳唱于大眾之間。他的音樂作品多由閻維文、董文華、譚晶、戴玉強等頂尖歌唱家演繹,既獲“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的專業認可,也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深耕行業與公益:以責任推動藝術傳承
除創作與教育外,劉恒志還以多重身份為文藝行業發展貢獻力量。他擔任中影股份影視人才培訓中心“金牌編劇訓練營”主講教授、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顧問、上海電影集團影視公司高級顧問及藝術總監,為影視行業人才培養與內容創作把關;作為廣東粵劇推廣協會副主席、海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他積極推動粵劇、書法等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同時,他以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常務理事、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的身份,深度參與文化交流與紅色文化研究,讓藝術創作與時代使命緊密相連。
2024年,劉恒志憑借多年在編劇領域的突出成就,斬獲“首屆亞洲國際電影節亞洲杰出編劇獎”,這一國際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創作的認可,更彰顯了中國當代文藝創作者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從軍藝校園到國際領獎臺,從筆墨紙硯到銀幕舞臺,劉恒志始終以“多元”為筆、以“熱愛”為墨,在當代中國文藝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方寸嚴選,藝領群雄:2025主題郵票發行,劉恒志C位領銜
郵票作為“國家名片”,對藝術水準有著嚴苛要求:需兼具深厚文化內核、獨特藝術表達與廣泛傳播價值,濃縮民族精神與時代氣韻,以精湛技藝凝于方寸,堪稱藝術界“權威試金石”。
2025年中國郵政“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系列郵票中,國禮藝術名家劉恒志強勢C位領銜,官方排序穩居韓美林、蘇士澍、吳冠中等藝術大家之上。郵政官方評價其“藝術造詣深厚,是當代藝術標桿”,《中國藝術報》特辟專題版面報道,進一步印證其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
劉恒志深耕藝術數十年,集書、畫、劇、詩、論于一身,斬獲蘭亭獎、五個一工程獎等頂級榮譽,作品屢膺國禮。其獨創筆墨語言完美契合郵票核心要求,專屬郵票精選巔峰力作凝于方寸,成為其藝術成就的權威背書。
袁隆平系列劇本入選高校教材 劉恒志藝術風采賦能精神傳承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系列影視劇本——《禾下乘涼夢》《生死攸關——“兩系法”風雨中的袁隆平》《袁隆平》,正式納入高等藝術院校文學創作示范教材,成為編劇、戲文等專業的核心實踐范本。國禮藝術名家、當代劇作大家劉恒志以深厚藝術造詣深度創作,其獨特藝術風采為作品注入靈魂,成為劇本廣受認可的關鍵。
劇本以袁隆平科研人生為脈絡,盡顯劉恒志“史料為骨、藝術為翼”的創作功力:《禾下乘涼夢》用“夢境與現實交織”的詩意筆法,勾勒“讓中國人端穩飯碗”的初心;《生死攸關》以“沖突濃縮式”技法,放大攻關絕境中的堅守力量;《袁隆平》憑“家國雙線并行”結構,讓科學家的情懷與溫情立體鮮活。作品將時代精神與細膩表達完美融合,既彰顯劉恒志“精神具象化、情感細膩化”的藝術特色,更成為高?!八枷?技法+架構”的優質教材,讓科研精神隨其筆墨浸潤青年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