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北海:原名宋玉增,號北海、別號云乘子、畫室名懷云堂、觀云山房。畫云名重畫壇的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在中國山水畫技法上,突破“重山輕云”的傳統圖式及以“留白勾線渲染”為主的單一方法,創立了以積墨步云為主新的形式風格和筆墨語言,將云提升為畫面構成的主體,盡精刻微別開生面,為山水畫拓展出了一個深具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魅力的審美新領域,開創了宋家云山的新天地,為山水畫領域譜寫新的篇章!
他曾入選中國書畫報“2007年中國畫十大年度人物”,其作品曾榮獲中國美協全國大型美術展覽銅獎、優秀獎等多項國內外大獎等,一些作品被國內外機構及國家級博物館館藏。
北海多年來致力于繼承和探索中國山水畫的精髓,在突破傳統和創新的交匯中走一條自己的路。在多年的創作中堅持“用心感悟自然”,本著“澄懷觀象”,“悟對通神”的虛靜的胸懷領悟宇宙自然的無限,超越客觀自然外在的形式,深層挖掘和體現自然內在的真意,宏觀探道,微觀探真,用心象自然、宇宙觀念與精妙的筆墨獨特符號構成自己所要表達的藝術境界。
他的山水畫恢弘大氣,雄勁蒼茫,著力表現祥云山水的藝術形態。他創立了新的形式風格和筆墨語言,為山水畫將具有時代感的大自然的美寓于傳統的筆墨構架中。作品正大而典雅,壯美而和諧,以其獨特的格調彰顯〈宋家云山〉山水藝術新的風貌。
云以載道——評北海之“宋家云山”
文|藝術評論家 楊帆
他是當代最具個人風貌的山水畫家之一,也是古今唯一以畫云名重畫壇的藝術家。他針對中國傳統山水畫中“云法”這一薄弱環節,獨創畫云技法——“積墨寫云法”,以純粹的中國畫傳統筆墨充分表現出云的質感、光感、層次感、立體感、動態感,成為中國山水畫“云法”高度成熟的標志。在成功開創畫云新法的基礎上,他顛覆了“重山輕云”的傳統山水畫形式法則,或使云、山平分秋色,亦或通過提煉、強化、烘托等藝術手法,將云提升為畫面構成的主旋律。與此同時,他以“含道映物”、“澄懷味象”之高情逸趣感悟審美對象的內在精神生命,深化云的文哲意蘊,形成了以云為核心意象的山水畫創作取向。他的筆墨符號系統獨特而深微,可謂開國畫之生面,發前人所未發,為中國山水畫拓展出了一個深具文化含量的審美新領域。美術評論界經過嚴密的學術論證,明確了他的山水畫藝術在中國畫壇的獨立價值,以及在中國山水畫發展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謂之為“宋家云山”——他,就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北海(北海原名宋玉增)。
北海所創畫云技法“積墨寫云法”筆墨難度極高,旁人試筆常兢兢然如履薄冰。北海憑其深厚的書法功力獨運家法,墨點落紙或輕如蟬翼,或重若崩云,層次豐富,節奏清晰,墨韻超逸靈透,頗具獨立審美價值。從畫面看,云體造型飽滿,方圓相兼,古逸渾穆,典雅大氣。通幅的云蒸霞蔚,蓬勃升騰之勢與澹泊虛靜之氣相融并存,雋永之味生矣。而云之形貌風神,因春夏秋冬、陰晴明晦及作品意旨、畫面構圖的不同而各盡其宜、各得其妙。然更為殊勝之處,還在于云所包涵的文哲意蘊。只見畫中祥云或逶逶迤迤,虛虛邈邈,彌漫出尺幅千里之遙;或縈繞于崇山峻嶺、奇松飛瀑間,載伏載舞,變幻倏忽;亦或銜遠山,吞幽壑,莽莽蕩蕩,氣象萬千。云浩浩乎與天地俱,而莫得其涯;悠悠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此蓋為宇宙大化之理得之心而寓之云也。北海筆下之云,不僅包蘊著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更注入了蓬勃旺盛的時代精神特質,作品呈現出“云騰盛世”的恢弘氣象,體現出令人心曠神怡、沉思感奮的強烈藝術感染力。自古以來,畫云往往流于寡弱纖薄。而北海畫云,格局之大,張力之強,趣味之新,內涵之深,境界之高,實為古今畫云之大觀。不僅如此,北海的“宋家云山”創造性地使云與山的主從關系實現了自由轉換,并運用緣物寄情的手法營造出了以云為核心意象的豐富的人文意境。筆者對其另有專評,此文不再贅述。
統觀“宋家云山”,畫面可游可居,詩意氤氳,道氣悠長。云岫煙嵐、奇峰幽壑、泉瀑溪澗、古松雜樹間噴薄著蒼郁恣肆、磊落曠達的磅礴氣象,充溢著一種勃然不可磨滅的浩然之氣。與其清邈悠遠、深沉博雅的文人氣息互為表里,交相映發。畫者以書入畫,筆墨功力深厚,故筆下云山頗顯貌豐骨勁、味厚神藏?!八渭以粕健倍嘁员狈缴剿疄閯撟魉{本,剛健頓挫而富于變化的勾斫之筆,與一波三折、致密精到的線條皴跡相維系,生動地塑造出峰巒的雄強氣勢與山石的堅實質感,同時賦予畫面一種剛韌互濟的韻致。在用墨用水上,焦、濃、淡、干、渴、潤、染、破、積等法運用得宜,又使得遠山如黛、近水含煙。那練達多姿的筆觸伴著氤氳幻妙的墨韻,殊有出神入化、品咂不盡之趣,想來畫作之詩情逸趣或由此間生發?北海還擅長將素樸淡雅的淺絳山水、清麗明快的小青綠山水與西畫的光影、造型技法熔于一爐,運用之妙,渾然天成,毫無違和之感。畫面效果典雅而明凈,幽邃而通透,卓然穎異于眾矣。
行文至此,就引出了一個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朋友們可能感興趣的話題。說來也奇,無論從整體格調還是筆墨韻味上看,“宋家云山”原作的審美效果頗異于照片或視頻。若披圖幽對,只見云煙滿紙,層層浮動,形神亦真亦幻。雅逸虛靜的古色古香與鮮活的時代感渾然交融,濃郁的文化氣息沁人心脾。觀罷而感繞梁三日,余韻不絕。此言似乎匪夷所思,但諳熟北海作品者多有同感,每談及此免不了嘖嘖稱妙。
自古以來,在我國文人雅士間延續著一種傳統,那就是齋號、室名體現出書齋主人的文化追求或審美取向,常常被視為書齋主人的代稱。北海之畫室名為“懷云堂”,亦是別寓一番深意在其中。北海以為,云有“乘化隨舒卷,無心任始終”之性,可視為天道自然之象征。其“懷云堂”之“懷云”者,懷道之意也。道家經典著作《莊子》內篇之《人世間》有曰:“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北海常年修持心齋,排除俗慮,心境虛靜澄明,直通宇宙的本源,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狀態。唯其心清神定,故能心游萬仞,思接千載,參透大化,把脈時代。其作托云山勝境闡釋乾旋坤轉、天地萬物渾然共化之大宇宙觀,體現海納百川、充滿活力之時代精神。放眼當今山水畫壇,能揮毫畫云者何其眾!然北海筆端之云自成一家、獨擅勝場。這不僅在于其傳統功力之深厚,形式語言與作品主題之別具一格,更在于“云以載道”之弘深文化內蘊,滿幅畫語皆為慧語,言有盡而意無窮,易觸發觀者的深層感悟與強烈共鳴。
賞北海之“宋家云山”,既見出藝術境界,亦見出人格境界。若無“洗盡塵滓,獨存孤迥”之心、“乘云御風,以游于塵”之懷,何來“潛移造化而與天游”之筆底煙霞?正可謂:心齋寂寂祥云起,坐忘空空大道通。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的積淀,云這一自然物象被賦予了豐厚的人文內涵。文人墨客、道禪之士常以云寄托哲思與情志,而助運納福之祥云更是受到廟堂與民間的普遍喜愛。云,已成為深深植入中國人心底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號。
當前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宋家云山”之云在秉承傳統內涵的基礎上更寄寓了“道法自然、和諧共融”這一極古而又極新的民族文化理念,體現出積極的時代意義和普世價值。北海傾心于畫云而矢志不移,多年來祥云廣布,澤被四方,日見大家氣象。其藝術實踐旨在傳承民族文化精粹,弘揚時代精神,為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發揚光大恪盡己力。此等襟抱可與高雅之士相意會,安能為鄙俗之流言哉!
祥云兆盛世 筆墨頌河山
——北海祥云水墨藝術
熟悉中國美術史的人都知道,山水畫自唐代成熟至宋代已峰立極天,再到近現代,其技法完善,名家輩出,經典甚多,先后樹立了不少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然而一個國家要發展,民族要復興,離不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步發展。其中文化自信與藝術自立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在這種形勢下,要突破前人,創立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藝術面貌是極為困難的。北海(原名宋玉增)創立的“祥云水墨山水畫”則是根植傳統、立足時代、個性鮮明的應時之作、創新之作,很值得行內外人士關注。本人僅從傳統性、自我性、時代性談下自己的看法。
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同以實描景的西方繪畫,求真不求意、求實不求虛。中國畫必須先打基礎、學習和掌握過硬的傳統筆墨技法與民族文化知識,作個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者和實踐者,其后才是現代藝術的探索者與創新者。沒有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深入學習,就沒有對現代藝術的突破與創新。從他的畫中可看到對傳統文化、傳統繪畫的熱愛與學習。其中不乏扎實的筆墨技法、雄渾的山川造型、合理的構圖布局,有唐繪畫的筆精墨妙、以形寫神,有宋繪畫的嚴謹布局、實中見虛,有元繪畫的簡靜空靈、虛實相間,有以書入畫、以線立骨、落筆見勢、以墨成象的功力再現。這是他的基礎和優點。
搞中國畫創作的人都深知,文化重發展、藝術貴創新的道理。藝術沒有創新就失去了生命。創新不是心血來潮的即興涂鴻、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樹。是建立在對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長期學習、繼承、研究的基礎上,融入個人觀點、審美、學識和時代精神。如董源、巨然沒發明長短披麻皴,就沒有《夏山圖》等經典,而成為南派山水之祖,如荊浩、關仝沒發明大小斧皴,就沒有《匡廬圖》等經典,而成為北派山水之宗;米氏父子如不發明米點皴,成就不了米家山水的獨特風貌。然而縱觀中國美術史卻沒有可資借鑒以畫“云”為主的山水畫,這是事實,也是遺憾。對此,他深諳創新對藝術風格、作品立世的意義,他以留史名不留時名的精神和膽識,在長年寫生、觀察、思者與實踐中,獨辟蹊徑發明了以點成線、以線成面、以寫為主、點線面結合的“積墨寫云法”。讓千百年一直作為山水畫點綴的“云”走出幕后與山川、溝壑、樹木、流泉成為山水畫的主角服務于山水畫大舞臺。雖然陸儼少有“留白勾線渲染法”畫云,但云仍是山水畫的陪襯。
“云”本是自然界一種飄逸不定、時有時無、遇風即散、變化莫測的現象。但在他筆下的云與眾不同,或純似白雪、或薄如蟬翼、或重似高山、或散似楊花、或動如海濤、或靜如處子……可謂“千形萬象競還空、隱水藏山片復重”。正象古人所云“山無樹不秀、無草不華、無水不活、無云則不媚”。潔白的云與輕淡的墨水乳交融,又互不相礙,主輔有序,不僅有形、有質、有動感、有視覺張力,細品還有體量感、雕塑感和時空感。層次分明、舒展自如、白凈純真、靈氣充盈,作到了剛與柔、動與靜、陰與陽、景與情、物與神的契合與統一,達到了“云與山共舞,山與云相伴”,云山相應成趣,交相輝映的藝術效果,賦予了云以人文內涵,使其有穿山破谷之力,云涌大壑之勢,縱橫豪邁之情,讓云氣彌漫山間,讓云意滲透畫面,成為山水畫的主角。更重要和值得認可與肯定的是:他的“云”填補了中國美術史沒有以畫云為主的山水成功范例和學術空白。熔鑄和形成了高邁靜穆、沉雄古雅、渾厚華滋、英華內蘊的藝術風貌和不看署名一眼即可識別具有標志性的宋家(北海)祥云水墨山水,是畫史沒有、畫本所無、國內首創、獨樹一幟。踐行了“我之有、自有我法”的創作主張??梢钥隙ǖ恼f,他的祥云山水畫因其不爭的學術深度、藝術廣度、文化高度和收藏性確立了(宋家云山)在中國繪畫長廊不可多得的一席之地和學術位置。
宋家祥云山水的妙處在于雄強中不失靈動、豪邁中不失婉約,于學術之上顯藝術之純,于藝術之純中蘊文化之厚,能兼容傳統性、時代性、創新性而推陳出新。
文藝是時代的產物,社會的縮影?!爱嫗槲闹畼O”,“筆墨隨時代”即是此意。好作品不僅耐看,更要耐品,耐品是作品的文化底蘊和時代精神,是作品的靈魂。否則就只是文人消遣和筆墨游戲。我們在他作品里能看到因融入個人風骨、筆墨活了,因融入藝術追求、品位雅了,因融入時代精神,格調高了。沒有污濁庸俗之氣,盡顯正大豪邁之景,通幅上下呈現出陽剛之美、浩然之氣、雄渾之力、人文之情。在從容坦蕩的揮寫中詮釋著道家文化的自然景象,儒家文化的正大氣象,佛家文化的空靜心象。表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藝術自立和富強文明、和諧共存的家國情懷。
會欣賞他作品的人,會領略到他山水的風骨、風采和人文內涵,會產生一種望山息心、覽谷忘返又蕩氣回腸、解衣盤礴之感,遠觀大氣磅礴,近看形質俱現。真正的好畫,不在表面的價格,而是內在的價值,因畫中有學術支撐和哲學思考,他的畫即屬此類。形、神、韻、勢兼備,折射出包前蘊后、出類拔萃的大家特質,闡述了他在陳法中求新法、在新法中創新境的心路歷程和藝術擔當,詮釋了“人以畫傳而非畫以人傳”的藝術真諦,開拓了中國山水畫的新筆墨、新圖式、新氣象和新天地!
觀北海山水畫有感
筆墨耕耘幾十載,外師造化得心源。
祥云山水開新境,承古開今勝前賢。
2022年7月20日于松荷軒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