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中國文化藝術品投資高峰論壇暨雅得藝術簡化交易產品發布會》現場,我們采訪到了此次活動主角——清華美術學院朱曜奎教授,就他八十五年的藝術人生展開一場洗滌“精神霧霾”的觀點對話,現摘編如下。
采訪人:《中國美術家網》主編楊小薇
受訪人:著名教育家、大美術家、清華美術學院朱曜奎教授
楊小薇:朱教授,您還是那么精神矍鑠,很高興又見到了您。今天畫展現場看到您不少新作品,我非常驚訝,您八十五高齡了,依然保持這么旺盛的創作激情,真是令人佩服!我非常想知道您是如何保持如此佳的狀態呢?
朱曜奎:謝謝,非常感謝你的采訪關注。其實我畫畫,就像人每天吃飯睡覺一樣,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我非常喜歡,所以不覺得累,所以總是能保持精神勁頭。這個創作狀態的保持,我認為和一個人的心態、使命有關。繪畫藝術和美術教育事業是我一輩子的事業,我從十幾歲的毛頭小孩干到了如今朝杖之年,繪畫就是我生活最離不開的,最不想放下的事。我感激我父親和母親,讓繪畫成為我開啟人生、審視社會的智慧鑰匙。
楊小薇:啊,朱教授,我有了解過,您的父親朱士杰與顏文樑、胡粹中創立了蘇州美專,被世人譽為“滄浪三杰”。您作為著名的教育世家弟子,他們開啟您的藝術人生我想也是非常必然的。
朱曜奎:是的,我繼承了父親朱士杰的遺愿,作了個教書匠和畫家,同時也秉承了他“草木人生”的處世態度。父親與顏文樑、胡粹中三兄弟創立了蘇州美專,為后來的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具有大作為的大畫家、美術家,非常值得敬重。我沿著他們的道路,在新中國美術教育道路上做了一些事情。
楊小薇:我覺得您非常謙卑,如果不是熟知您的人,根本不知道您輝煌的教育事跡。您五十年代參與創辦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前身——中央民族學院文藝系;七十年代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前身——中央工藝美院的復辦和特藝系的創辦;九十年代創立北京建設大學美術學院;及目前還在清華美院高研班授課。這些都是功在千秋的大業,非常了不起,對全面提高全民族的藝術素養以及社會精神文明是有巨大價值的。
朱曜奎:我是在美術教育做了這些事情,輝煌談不上;這些我是極自豪的,我做了,別人知道和不知道并不重要的。但確實為幾千學子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命運的際遇。由于中央民族學院文藝系的存在,少數民族藝術和藝術家有了自己的高等學府,國家這些院校建設措施對民族美術事業的發展是有促進的。中央工藝美院的復辦和特藝系的創辦,為新中國進入現代工業時代培養了人才。北京建設大學美術學院的創辦,將美術教育普及化,也為國家培養了急需的美術人才。
楊小薇:我注意到,您在這么繁忙的從教工作中,還能創作如此優秀和大量的繪畫作品,我很好奇您如何做到的?
朱曜奎:我在大學里是學油畫專業的,有著強烈的藝術情懷。我父親父親朱士杰與顏文樑大師,對我藝術道路影響很大。我除了給學生們上課,就是畫畫。對于我而言,美術教育和繪畫是我一生所為之奮斗的事業。繪畫能讓我情緒激揚,讓我感悟了人生的艱辛和浮華,只要我畫畫,我就能收獲無限的快樂,所以并不難做到,是生活一部分。
楊小薇:其實,除了油畫,您也創作了非常多的壁畫、漆畫、裝飾畫、雕塑等作品。門類跨度非常大,象壁畫《小鳥天堂》、《鄭和下西洋》、油畫《毛主席與安源工人》、《楊子榮》等作品在當時社會影響非常大。
朱曜奎:我一直以為,大美術是構建現代化社會的重要精神手段之一。任何藝術門類,只要有思想,都可以的。我受父親實用美術理論的影響,我近七十年的從藝的歷程里,做了非常多的嘗試;與中央工藝美院的各位同仁發起具有影響深遠的全國壁畫風潮;所創作的題材基本上是身邊熟稔的事和物,其中,我尤其喜歡畫山水油畫。因為我非常推崇莊子的快樂觀,我發現山水畫,最能將我的人生觀表達出來。
楊小薇:您所創作的山水畫真是別開生面,非常動人,自成風格,遠看是西方寫實風格的,近觀又是中國寫意,藝術感染力非常獨特。
朱曜奎:大家都知道崇尚自然是魏晉風度的重要體現,那時期,中國社會“仕隱分工”,形成了隱士階層,他們主張回歸自然,深入山水,通過自然山水以“澄懷觀道”,追求“天人無際”、“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我研習創作山水油畫,實際上出自內心對自然山水景觀的熱愛和敬畏,并意愿通過畫作對時代種種亂象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和我的學術主張是一致的:藝術一定要因思想精神性而存在;同時要發現問題,為創造更美好的社會而創作?,F如今人類無節制的造物毀物,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果我們再不去反思,不用美學教化廣大民眾,勢必自食其惡果。誠然,當下我們處在高速變革發展的后工業時代,是無法再回到純粹意義上山水澄明、空氣自然清朗的環境下生活。但我想用我的山水畫作,喚醒些許的魏晉風度,讓崇尚自然成為人們愛護人類家園的必然,珍愛環境。
我的每一幅山水油畫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大有不同,但都是由心而來、自然感懷、隨景而生。用油畫,將西方寫實的精神和中國文人畫的寫意精神有機融合,我創作的思想依據是“儒道釋”諸學的自然觀,我常常從他們的思想中得到啟發,如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學莊子繼承了老子這種自然觀,并將老子創生萬物的自然之道引向人生,通往自由的審美境界,他最主張的是自然之樂,與自然界的萬物同樂共處,寓義是一方面表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另方面隱含著對自由的無限向往。先賢這些思想,使我遠離了時代的“精神霧霾”,創作了無數的且與眾不同山水油畫作品;對于以丑化為美、寧奇毋正的背離藝術本質社會現狀,大眾心頭上壓著層層“精神霧霾”,藝術是穿透它的光與電。對待人生,我常用“順其自然、積極努力、理性進退”十二字來勵志,并堅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想,只有回歸自然,回到精神性,才能漫步在永恒時光里,也只有這樣一切才會變得更美好。這也是我的作品存在的全部意義。
楊小薇:藝術是穿透“精神霧霾”的光電,非常有好的觀點。

朱曜奎:我們正為道德淪喪,精神缺失,社會關系惡化等苦果而煎熬不已,我以為能化解這些危機的只有精神重新構建。那么顯然,人們對美的認識至關重要了,所以我認為肩負這個使命的文化藝術作品一定會得到大家的喜愛的,它就是刺破“精神霧霾”的光與電。
楊小薇:嗯,感謝朱教授分享您的藝術觀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