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8月27日
地點:北京東辰民族藝術大廈淵林精舍
丁雪峰:著名畫家、書法家、美術理論家、書畫鑒賞家
朱斌:書畫經紀人、恩卉畫廊總經理
朱:丁老師,聽說你組織了一個畫家組,對名山古寺進行考察、寫生、創作、研究,請問你們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個活動方式?
丁:藝術創作不能脫離生活,中國藝術從一開始就立足于自然美的表現,魏晉以降,就出現了山水詩、山水畫。至五代、兩宋,山水畫高度繁榮。相應的美學思想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元代以后,山水畫開始偏重于心源和形式意趣。明代,模仿宋元成為潮流,畫家們關注的中心是筆墨氣格,董其昌提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清代的石濤及黃山派諸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受經濟社會物質文明的影響,模仿、重復、遠離自然的枯索之作越來越多。依照固定程式閉門造車的畫家相沿成習。在這種情況下,重新發現自然美就成為時代的要求。
模仿復古的作品,由于缺乏直觀的感受,不能避免枯燥、單調和千遍一律,畫家注意的只是“體”、“法”,遠離了自然的生動與氣息,技巧再高也畫不出生命與精神。從寫生而來的作品,不脫離生動的直觀,不丟棄從自然中得來的新鮮感和造化之氣。
我們之所以選擇“名山古寺”,一是因為自佛教東傳,天竺諸國文化與之俱來,今日我國石窟、寺、塔及雕塑、繪畫,金石、碑碣,典章、文獻等傳世瑰寶,莫不有佛教的影響與保護。為了進一步發掘、吸收佛教藝術的精華,以期讓久遠的佛教藝術在當今的美術創作中發揮新的作用與影響。二是古語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在考察、研究石窟、古寺佛教藝術的同時,深入名山大川師法造化、寫生、創作。我們制定了一個計劃,打算用3~5年時間完成這一計劃。然后拿出研究成果、拿出作品,向社會匯報。
朱:聽您的意思,這個活動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那你們的人員組成是什么情況?
?。何覀兊漠嫾医M是一個自發的組織,有兩三個參與初始籌劃的骨干人員,其余大都是朋友們自愿加盟,誰想加盟都可以。在時間上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短期、長期都可以。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畫家參與,希望有更多的畫家深入生活。
朱:現在社會大多畫家在炒作名氣,在運作市場。你們卻要深入名山古寺,而遠離都市,這樣你們作品的價格是否會受到影響?是否有些想淡出名利的意思?
?。阂膊皇浅鍪?,也不完全是淡出名利。我經常接受一些朋友邀請去給人看藏畫,這時有一個明顯的現象,一般不論畫家生前如何,只看畫得好與不好。所以,書畫經過幾十年后,罩在其上面的虛幻之物自然會剝離,只有好壞、高低的差別,一切都清澈的一目了然,這是畫的本來面目。藝術之所以千古至尊,乃是因為有其深刻的自身價值,這種自身價值的大與小,真與偽,作品本身會說話,并非靠耍嘴皮子,搖筆桿子就可以改變的了。畫的不朽,在于其作品內在的生命力,魯迅說:“文章得失不由天”,畫,跟不上,畫以外的因素,可能起一時的作用,卻決不會起永久的作用。那些脫離藝術本質的假招數,華而不實,任何僥幸獲得一時之名,一時之利,一時之大出風頭的畫家和作品,靠炒作出來的名聲,注定是短命的。至于畫的價格,我認為藝術是關于價值、而非價格的,是關于道德、而非物質的,是關于品格、而非市儈的。藝術是關于人類思想、能力陶冶的,是為了讓人類成為目的本身,而不是發自某種可鄙的功利動機。我們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真正有世界影響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般都是長期處在邊緣為人類精神而奮斗的人們而創造,因為真正的藝術是一種在拒絕權力和功利的過程中改變精神方向的事業。只有這樣的文學和藝術作品才會具有內在的精神和生命力,才會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