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故事和歷史里,若隱若現著一片“黃金國”(El Dorado)。幾個世紀的探索者們為能沐浴在那永恒的榮耀與財富里前赴后繼,在南美洲深處尋找那未知的已知之地,就像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在1849年的詩里寫的那樣,“翻越月亮的山巔,潛過陰影的谷地,騎著馬,勇敢地騎下去,如果你想找到黃金國?!?
在為實施《秘魯五百筆》)在地藝術項目多次往返南美大陸的高原、海岸、雨林與湖泊之后,鄔建安似乎也“看見”了那片傳說中的“黃金國”。
以旅途中的際遇和靈感為啟發,鄔建安創作了多個系列的全新作品,2025年11月15日,這批新作將以《黃金與羽毛》(Of Gold and Feathers)之名,在上海張園 YUANLINK的藝術家最新個展上首次亮相,邀請公眾共赴一場探尋已知與未知,編織物、記憶、情感與想象的藝術的遠行。展覽由邵忠先生擔任策展人,曹丹女士擔任學術主持。
鄔建安在藝術創作中,始終追求以對媒材的創造性運用釋放感受,以對方法的深入鉆研拓展語言,著力連接過去與當下、個體與群體、現實與傳說,在建構其作品奇邈的視覺銳度和感染?的同時,以富于啟發性的方式訴說獨特的世界觀。本次展覽中,藝術家模仿他鐘愛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寫作邏輯,虛構了一個“來自一本丟失的圖錄”的故事背景:
“我”曾經看過一本圖錄,上面的插圖有許多像用羽毛織成的畫面,有一些古怪石塊的照片,還有一些皮刻的面具。我看不懂這些插圖,但他們美麗得嚇人,它們帶來的感受在記憶中越來越強烈,“我”卻越來越不確定它們真的存在過。而這本圖錄卻再也找不到了。于是,這場展覽就是用來重現那些畫面、重溫那些強烈卻難以描述的感覺決堤的時刻。
這本不存在的圖錄,是藝術家在路途中的所見的隱喻——當印象足夠陌生又足夠強烈,既往的知識和理性的判斷會主動退場,只留下難以言表的感受,在記憶里歷久彌新。展廳中,運用羽毛、巖石、金屬、金箔與皮張等媒介創作的作品,正是由旅途中的感受所牽引的記憶的吉光片羽,是由現實感受搭建起的超現實的世界:它們的物質屬性強烈,手工勞動密集,呈現的結果卻模棱兩可,似是而非,仿佛真的來自某個不為人知的遙遠文明,又或者只是一場征兆內容含混的謎夢……
好奇心會創造新世界?!包S金國”從未被找到,那飄忽的幻覺卻切實改寫了人類地理大發現的歷史;“煉金術”奧義艱深,但穿越已知規律和邊界的渴望在不斷驅動思想和技能的革新。張園YUANLINK的百年石庫門建筑空間,糅合了歷史感與文化再生的特質,是展覽不可或缺的精妙韻腳。
并非對秘魯文明的簡單復現,而是嘗試營造一方喚醒好奇心和感知潛能的共鳴場,《黃金與羽毛》期待開啟一場精神上的探險,一項探究“觀看”與“感受”的關系的練習,一次關于物、記憶與想象的“煉金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