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融古爍新:宋元明清銅器的復古與創新
(2/6)大晟「夾鐘」鐘,北宋崇寧四年(1105),上海博物館藏
(3/6)銅琮式瓶,南宋,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4/6)稅記款銅瓶,南宋乾道九年(1173),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藏
(5/6)銅獸面紋三足瓶,元代,福建省南平市區大橋工地窖藏出土,福建博物院藏
(6/6)銅繩耳爐,元代,新安沉船出水,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中國美術家網--讓藝術體現價值
展廳:第一特展廳
本次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策劃,同時匯集歐、美、韓及國內多家重要博物館館藏,展品總數約178件,是近年來海內外最具規模的宋元明清銅器展,期待能帶給參觀者有別于三代銅器的獨特藝術魅力。
古銅器在經歷夏、商、周三代的輝煌璀璨后,逐漸淡出歷史的主流舞臺。長期以來,宋、元、明、清銅器因貼上「仿古」的標簽,而較未受到學界的重視,然而這些銅器興起和流行的原因值得深思。
以「考古」「恢復三代」為初衷的仿古銅器,隨著時代風尚的變遷,發生了從廟堂走向民間的功能性質變,內中蘊涵的社會意識值得我們關注。這些銅器從三代的固有符號中蛻變,衍生出全新的品類與功能,成為反映時代藝術風尚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