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王春辰
前 言
“回旋鏢”是澳大利亞土著人的傳統狩獵工具,其飛行軌跡總是以弧線的方式最終回歸到原點?!俺霭l—回歸—再出發”的飛行路徑隱喻著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循環性。以“回歸”與“循環”為線索,我們關注到藝術創作中的重復、修正、回溯以及自我指涉。在當代藝術的與語境之中,“回旋鏢”可以被解讀一種創作方法論。藝術家的每一次表達都是一次出發,從藝術家出發,投擲向觀眾,經由觀眾解讀、闡釋之后再回歸到創作者自身,甚至回饋至更廣闊的文化語境?!盎匦S”式投遞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運動軌跡并非單一方向,藝術作品在藝術家和觀眾之間不斷回旋,“出發—回歸—再出發”的動態邏輯是對既有經驗的重新審視,也是對未知可能的持續探索。藝術不僅是向外表達的宣言,更是內省的旅程,在循環往復之間,我們期待著未知可能性的激活。
中央美院的青年藝術家群體創作帶有強烈的實驗色彩,不滿足于單一的表達,不囿于固定的技術和媒介,他們反復試錯、回溯再推翻既有成果,探索媒介、技術、語言以及觀念的邊界,他們藝術的可能性誕生于“出發—回歸—再出發”之中。本次青年藝術研究展不僅是藝術展示的一個窗口,更是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傳承以及藝術和社會連接的綜合平臺。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軌跡恰似一場“回旋鏢”式的動態投擲,藝術在每一次“出發”中孕育而生。
Part 1
起源:拋出的軌跡
回旋鏢的運動軌跡起源于最初的一個拋擲動作,作為人類意識、行動最初動機和未知的因果開端?;匦S脫手而出的瞬間,是意識與行動的原點。如果將藝術創作過程與回旋鏢的運動軌跡相類比,靈感的產生便對應著這樣的一個瞬間。本單元聚焦從個體的童年記憶、文化根源乃至生命本身的開端獲取靈感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如同臍帶,連接著藝術家最為本真的情感與感知。在這里,藝術創作回歸到最為質樸的狀態——一種源于生命本能的內在驅動。
Part 2
異化:單向的迷失
在拋出之后,轉折之前的階段中,回旋鏢在空中會經歷一段看似永不回頭的線性飛行,這段“迷失”的旅程,隱喻著青年一代在步入現代社會迷宮時的普遍境遇。面對高度體系化的社會結構、信息洪流與身份焦慮,個體往往感受到一種被裹挾向前的失控感。本單元的作品如同一個個冷靜的診斷切片,剖析著我們在都市生活、健康迷思、社交孤獨等牢籠中所經歷的異化。在看似無限可能的時代,我們卻總是難以找到回歸的路徑,精神于虛空之中漂泊。
Part 3
懸停:空中的凝視
在抵達轉折點的瞬間,回旋鏢仿佛掙脫了地心引力,達到了短暫的瞬間靜止。“懸?!笔且环N臨界狀態,它提供了深思的距離和可能性。本單元的作品共同營造了一種“滯空狀態”的靜止氛圍,邀請觀眾停下腳步,與作品一同進入深度的冥想。它們關乎時間的本質、觀看的權力、“天地本不全”的未完成狀態以及自我在束縛中的覺醒。在此,作品以一種哲學式的方式呈現,引導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存在。
Part 4
回響:雙向的對話
以轉折節點作為分界線,回旋鏢上半程與下半程的運動軌跡形成鏡像般的重疊,然而運動方向卻截然相反。這樣的重疊隱喻著一種文化、歷史與個體之間的“雙向對話”。對話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如同回旋鏢般的投遞與反饋,在傳遞中產生異變,在碰撞中反哺雙方。本單元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如何主動地與傳統文化、異域文明、經典文本乃至自然萬物進行深度交談,并在對話中生成新的意義。
Part 5
回歸:開放的重構
回旋鏢在經歷一個周期的運動后回歸到遠點,這種“回歸”并非簡單地回到原點,它攜帶著整個運動過程中所積累的能量、信息與塵埃。回旋鏢的回歸是一種開放的重構,本單元想要呈現的是這種螺旋式上升后,擁抱并重構未來的無限可能。藝術家們在經歷了創造的沖動、社會的審視、哲學的沉思與跨時空的對話后,回歸到對未來、對生態、對自我存在方式的重新想象。這里的回歸是終點,更是下一個更具能量的出發的起點。
策展人介紹
王春辰,著名策展人、批評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院美術館當代藝術批評與策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從事現代美術史及當代藝術理論與批評研究。2025年開辦“春辰當代藝術研究中心”。
2012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布羅德美術館特約策展人;2013年第55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英國學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當代中國藝術雜志》副主編(2014-2019)及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中國當代藝術叢書》主編;2015年英國泰特美術館訪問研究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客座教授;西安美院博士生導師;四川美院、天津美院、首師大特聘教授。
出版《1940年以來的藝術》《藝術的終結之后》《美的濫用》《1985年以來的當代藝術理論》《藝術史的語言》《藝術簡史》《藝術史》(瑪麗蓮,2023,中信出版社)、《1945年以來的當代藝術指南》(2023,湖北美術出版社)等譯著;2009年獲得“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獎(CCAA)”并出版《藝術介入社會》。2013年出版《藝術的民主》《圖像的政治》《藝術是一個問題》批評文集。
張怡飛,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CARC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學術小組成員,現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理論研究(西方)。
馬璐琦,策展人,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CARC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學術小組成員,現主要從事當代藝術批評、科技藝術研究。曾獨立策劃“系統已超載”、“奇點將至”展覽,參與策劃“智慧之眼:當代女性藝術展”、“人智時代——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等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