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靜態流痕——鄭麗晶個展
(2/6)鄭麗晶,火把,木板坦培拉,30×47.5cm,2025
(3/6)鄭麗晶,家貓 40×50cm,木板坦培拉,2025年
(4/6)鄭麗晶,假日, 50×60cm,木板坦培拉,2025年
(5/6)鄭麗晶,假日2, 70×60cm,木板坦培拉,2025年
(6/6)鄭麗晶,送一捧水 70×35cm,木板坦培拉,2025年
中國美術家網--讓藝術體現價值
鄭麗晶的熱愛與探索,更專屬于東方,也更接近于當下生活,我們無法確定篩選后的“當代”是什么,但她的作品,注定是新一代“信徒”中的濃重一抹,體現著坦培拉--這種古老記憶在下一代的更多可能性,融合后的講述不僅跨越地域,還有時間與空間.這陌生的可能性與傳承帶給人期望。
傳承與改變是當代的議題,“當代”這個詞,又歸屬每一個時代。油畫技術從中亞普及至歐洲乃至世界已有近千年,這種古老技藝在曾經的“當代”,像坦培拉的接替者,起初人們依舊沒有忘記那些對神性的精神追求,依舊描繪著無我狀態下的神靈,但伴隨著文藝復興的來臨,我們對神性的定義開始了轉變 但追求沒有變。繪畫藝術從具象到抽象,從天堂到人間,從祭壇畫到超現實主義,始終是強調內在思考和關注當下體驗,這個過程不僅是繪畫史發展的過程,也是社會人文學發展的過程,更是人類認知變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