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十七屆大藝博將于「非空間單元」特別呈獻FREE計劃青年藝術家孫子垚全新個展「回歸大地」,通過藝術家旅居西藏時期的系列水墨創作,引領觀眾將感官從數字世界贖回,重新錨定于土地的厚重與溫度,重新思考生命與時間的真義。
回歸大地
文 / 周敏
手指翻過紙質書本扇動的味道和聲音,越來越被點擊屏幕的絲滑無聲所取代。時間在物上留下的斑痕,變作了像素質感的差異。我們的生活被像素充滿,并變得越來越高清。
韓炳哲迫切地想要親近大地,于是,他去花園侍弄了三個春夏秋冬的花草。他將在花園的勞作所獲得的身體上的感受稱作“快樂的大地感”,回歸大地意味著回歸幸福,“花園讓我回歸現實,回歸在溫度適宜的數字世界中日益喪失的軀體。這軀體不識溫度、痛楚、肉身?;▓@則是富于感性和物質性的地方,比屏幕更塵世化(welthaltiger)”(《大地頌歌:花園之旅》)。
正是一種基于對大地極度的渴求,孫子垚從城市逃離,尋求向記憶深處的自然回歸。當他的筆觸落在畫布上,描繪那一片《后山》的根系時,他調和的不僅是顏料,更是記憶中雙腳踩過腐殖土時那柔軟的觸感,是汗水滑落脊背的咸澀,是松濤在耳畔的低語。畫布上的《云海》,翻滾涌動的不只是白色與灰色,更是山巔清冷的空氣灌入肺葉的凜冽,是身體與浩瀚自然相對時,那份渺小卻切實存在的安寧。
回歸大地,意味著肉身和自然在物理意義上更為確定地連接。掌心觸摸雪花融化的冰涼,或腳底踩碎深秋落葉發出的干脆聲響。時間從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回歸到生命自然的呼吸與韻律。也因此,大地的觸感和記憶讓孫子垚癡迷,他不僅反復在文字里提及,某個清晰的時間里出現的一朵黃色的野花、一陣風過、他曾費盡力氣和同伴牽制一頭牦牛。也在畫里,反復閃回那些曾參與自然節奏的瞬間。
《農場義工》里,為逃離城市生活在做義工的女孩,正彎腰擷取各色野花。躍動的線條、水洗的礦物顏料,像是像素還沒有經過升級的膠片電影,和著農場將時間重新調至緩慢。他的繪畫,因此不再是簡單的風景再現,而是一次次身體的復健,一次次將感官從數字世界的扁平與抽象中贖回,重新錨定于土地的厚重與溫度。
孫子垚打破傳統水墨對“筆墨情趣”和“留白意境”的過分依賴,轉向一種更具表現力與結構感的視覺構建?!赌翘烊章洹?,他用粗獷、有力、時而重復疊加的筆觸,構建枝干的遒勁。墨色在他筆下不再是“焦、濃、重、淡、清”的階梯式變化,而是呈現出一種更為混沌的層次,和源自自然觀察的、極具感性力量的色彩。那可能是浸染在羊背上的一抹暖赭,可能是春日田野中抽出的一線新綠。這些色彩并非平涂,而是與水墨相互沖撞、沉淀、融合,形成一種微妙而復雜的色墨交響。
孫子垚的藝術實踐,最終指向的是一種“在地性”的美學。他的畫題——《此刻》、《村落》、《后山》、《云?!贰獰o一不是具體、微小而真切的。他描繪的不是概念中的“山水”,而是他雙腳真正站立其上的那片土地,是他目光所及的風景。
因此,觀看孫子垚的畫,我們獲得的不僅是一簾風景,更是一份關于“如何存在”的思考。在他的畫里,被數字世界稀釋的“重量”、“溫度”和“時間”被重新找回。
回歸大地,不是退隱,而是一種更為積極的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