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9:00 - 17:00 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2月4日至5日閉館
展廳:藝術中心一層
本次展覽將展出44幅明清寺觀壁畫、70幅緙絲作品,是田亦軍與夫人王玨搶救收藏和捐贈,由專業的文物修復人員精心修復后的成果。這些壁畫和緙絲重現了明清時期山西的風土人情和民俗信仰,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中國寺觀壁畫中以女性作為主神的繪畫題材很豐富,而山西本土信仰的女性降水主神主要是后土和水母。后土早在漢唐時期就奠定良好的信奉基礎,宋代地位進一步加強,與昊天玉皇上帝一起,成為天父地母的代表。
山西的水母信仰源自晉祠水母的傳說,是民婦成為神祇的代表。山西地區的明清寺觀壁畫中,水母與龍王同時出現,以龍王出行、水母留守水晶宮的形象示人。而龍王降水題材,在山西、河北北部地區的清代寺廟中也十分常見。
緙絲藝術源于漢唐,盛產于蘇杭,有「織中圣物」之稱,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展覽從田亦軍夫婦的近300件緙絲藏品中遴選70幅,內容包括唐卡、山水、花鳥、人物等。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廣泛,是「藏文化百科全書」。采用緙絲、織錦和刺繡、貼花、印制而成的唐卡稱為「歸唐」或「國唐」。緙絲唐卡是所有品類唐卡中存量最少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