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寧波美術館、寧波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承辦的“第二屆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在寧波美術館隆重開幕,展出了由2000余件來稿中遴選出的180件作品。這些作品題材涉獵廣泛,內容刻畫充實,技法形態各異,反映了藝術家關注當下、關注現實生活的態度和熱忱。綜合材料繪畫以開放、多元與鮮明的學術特征,構成了展覽的整體形象,為社會奉獻了一塊精彩紛呈、千姿百態、多元共存、協調發展的美術生態。
上個世紀,國際美術形成架上藝術、裝置和立體藝術以及影像藝術三大板塊,繪畫概念的延伸使畫種的邊界模糊而走向融合。在這個大趨勢下,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并走向世界,除了深入挖掘中國美術的“原創力”,還需要吸收國際美術成果,建構新時代文化體系,從而滿足當代生活和文化發展的需要,探索中國特色架上藝術的自新之路。
從這個意義上講,“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便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中國繪畫當代藝術展示平臺。
為整體呈現全國范圍內綜合材料繪畫的創作水平,展覽組委會提出了鼓勵多種形態藝術創作,主張具象與抽象作品具有同等的學術地位,強調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等學術主張,得到藝術家的積極響應,保證了本屆展覽的學術水平。
在展覽的籌備過程中,組委會先后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創作座談或研討活動。大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文化價值體系重塑,已不再盲目追隨西方。藝術家扎根于中國的土壤,以中國人的情感表述方式,表現了當下生存環境和民族審美訴求。
大家一致認為,綜合材料繪畫已經具有明確的學術規范和價值標準。作為綜合材料繪畫的學術釋義,“單畫種材料技法的演進,多畫種或多種材料技法的互滲融通與原生態表述”,比較客觀地概括了當下綜合材料繪畫的形態特征。
“綜合材料繪畫”的繪畫性,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反映在各類技法形態,體現為一種學術指向,在“架上”的范疇內呈現各種藝術表現。因此,綜合材料繪畫不同于“前衛”或“實驗藝術”。
今天,“走向綜合”的概念又體現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材料技法的互滲融通,二一個是不同時期,不同形態,不同的敘事方式的內在關聯。它既要體現中國當代美術的開放性、包容性以及技法樣式的廣泛性,又要彰顯它的繪畫性,以“架上”作為學術底線。
當代性或當下性,應該體現為對整個體系的認識、延伸或演變。正由于綜合材料繪畫在藝術表現上滿足了隨著社會生活形態的變化,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人們對物質的選擇和利用的變化所引起的情感需求,它才具有了當代藝術表現的特質。
材料表現與精神訴求構成了綜合材料繪畫“形而下”與“形而上”的鏈接關系,同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特征。綜合材料繪畫的藝術魅力不僅僅是風格樣式的拓展與創新,更體現為精神層面的表述,展覽中很多作品在觀念與創作方式、理性表達與效果呈現上,都反映出各自的特點。
“凝聚中國精神,植根社會沃土,激發時代活力,推進繪畫創新”這一展覽宗旨,在“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上得到了全面體現,展覽積極向上令人振奮的學術風貌和反應時代精神的語言探索,不僅突破了以往同類作品題材的局限,在思想性的表達上也展現了全新的時代風尚,作品的主題性貫穿于材料技法探索實踐之中,實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使我們看到綜合材料繪畫廣闊的發展前景。
綜合評價“第二屆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與西方觀念藝術不同,大部分作品都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時代變遷所帶來的藝術生機,在生活中發現藝術,在藝術中表現生活,這是本屆展覽作品最為重要的感人之處。
胡偉
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
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術委員會主任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