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1-23 14:04:47 來源:中國建筑家網
5.山的表現
風景中的遠山,處在天與地相交之間。遠山在風景構圖中,雖然不會是主體物,但它常常可以體現空間感,襯托前景,豐富色彩,起到了加強主題的表現。在顯示出遠山形象的風貌和氣勢中。重視色彩和線條的美感,畫面就增強了所繪景色的感染力。
有些遠山的山勢,線條起伏是十分優美的,它的輪廓是直線與曲線剛柔結合形成的,遠山的藍灰色調十分統一,給人的感覺是優美而莊重。不注意遠山的山勢起伏的美感,就必然會畫得概念化,單調乏味,如畫成有規律的鋸齒形或波浪形。山的脈絡應體現出山的結構。畫一些不是太深遠的山體,要抓住它主要的結構線、面,與外形緊密結合,用色彩的冷暖變化表現出凹凸起伏感,就會產生悅目動人的效果。
初次作風景寫生,往往容易把遠山畫得過于深暗。其實,只要與近景聯系起來相比較,遠山大多是明亮的,遠近的調子懸殊差異是明顯易辨的。遠山由于明亮,含白粉色很多,與天色明度接近,常用鈷藍、群青、普藍等色來調配成冷調子,表現出大地深遠的空間。遠山的色調十分單純概括,接近地面處稍帶粉氣。多層次重疊的遠山,要通過比較,區別它們微弱的色彩冷暖傾向,遠山與天連接處,色彩的對比狀況一般是山色偏冷、天色偏暖,山色稍深、天色偏明。這種冷暖、明度的區別是十分微弱的。在朝陽或夕照投射的遠山,產生受光部的暖調和背光面的冷調之間的差別,受光部是光源色,背光部是天光反射色,有補色效果。
6.風景畫中的人物表現
在許多描繪自然風光的風景畫中是沒有人物的,但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或旅游勝地,一般在畫面中都需要有人物來陪襯,如碼頭、河港、街道、公園、田野等,如果沒有人物是不真實和不完美的。許多風景畫中有了人物,加強了生活氣息,使人看了更為親切。
從一幅畫的構圖均衡原理來看,人物的分量是比較重的,可以與大片樹林或建筑物等其他景物形成均衡效果。人物還常常安排在畫幅的重要位置,使景色增加活力與生動感。人物的數量和位置,要按生活特點和畫面形式的需要來考慮。
以景為主的畫面,人物在環境中一般都不會太大,畫人物要符合透視的原理,才能使遠近不同位置的人立足于地面,如違反透視規律,人物很可能會出現脫離地面飄浮在空中的錯覺。避免這類錯誤的出現,首先需要處理好視平線(地平線的高低)與人的關系。假定是等高的人,近處人的腰部如在地平線的位置,遠處的人,腰部也要畫在地平線的位置上;如近處的人,頭部在地平線的位置,遠處的人也應如此,其他依此類推。當然,人不會是高低相等,可根據這簡易的規律加以處理,高低不同的人物或各種動勢的人,都大致可以畫正確了。
畫人物,應注意到人物的體態、人群的疏密、人物的大小(包括遠近)等不同狀況后再下筆,使人物的總體分布有美的效果。圖30是沙金的油畫《康卡洛的采蠔人》,人物的高低起伏、遠近大小、松緊疏密、重疊分散等,在整體的處理上十分生動而完美。畫人物可先把上身的顏色點好,再點四肢,根據比例再點頭部,不要把頭部畫大,同時還要表明背面的發色或正面的臉色的區別。人多的情況下,畫雙腿要憑感覺,要畫出動勢,多觀察人走動時雙腿的變化特點。畫腿不畫腳是可以的,因為人物小,從比例上講,腳的大小已是微不足道了。不畫腳,在視覺上仍要感到它是存在的。
人物的色彩完全由作者主觀決定,實際對象的色彩只作參考。人物色彩的考慮,要根據畫面的總體需要,可以與環境形成對比,也可以比較調和。一般人物的色彩,常畫得鮮艷跳動與整個畫面形成對比,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但也不能五顏六色畫得太花,失去諧調統一感。人物色彩如要畫得有變化,可以用不同純度冷暖的同類色畫兩次。
畫人物常出現的弊病是:有多個人物出現時,不敢互相重疊起來,以表現出前后關系和疏密關系;透視上較多的會出現遠近大小無區別的現象;人物比例動態上的頭大個子矮或細長,體態筆直而無動勢等等。
風景畫中,還會出現動物:如家禽、牲畜、飛鳥等,只要掌握其基本形體,考慮主題與構圖的需要,都是可以在畫面中產生效果的。
自然景色中的形象是十分復雜多樣的,以上只是擇要略加介紹,僅在寫生時給予畫者以啟示與參考。
風景寫生中的空間表現
室內靜物寫生與外光風景寫生的最大區別,在于風景具有寬廣和深遠的空間。表現風景的空間效果,是風景寫生的目的要求之一。
風景畫中表現空間效果,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透視,透視是表現空間的重要因素。沒有明暗調子和色彩,只用線畫出景物的透視,也可以表現出景物的遠近空間和立體效果。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描;油畫中,后期印象主義畫家中,有的也主要依靠透視來表現空間關系。二是由于光與大氣層對景物的影響,而產生的明暗與色彩調子的變化,給人產生空間感。在色彩畫中,研究明暗調子和色彩與空間表現的規律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景物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景物的形體、色彩、明暗調子的視覺感,在互相比較的情況下,可以歸納以下一些特征:
近景——輪廓與結構關系比較明確,細節也較清楚,形體比較大,體積感強,色彩豐富鮮明,純度較高,明暗對比強。
中景——與近景相比較,形體輪廓與結構關系減弱,細節模糊,色彩粉質增多,純度降低,傾向冷調,明暗對比變弱。
遠景——景物形體輪廓及結構模糊,色調單純統一,含更多粉質,偏冷調;明暗對比逐漸減弱,立體感消失,給人以平面的感覺。
逆光景色
逆光中的風景,非常別致,具有美感,而且十分適合用水粉畫來表現。寫生逆光景色,首先要認識逆光景色具有的許多特點:明亮的受光部分很少,景物的大部分都處在背光之中,使人感覺到一種朦朧的、閃動的視覺效果。重疊的景物,通過這條受光部明亮的線,區分出前后層次。這些線的粗細起伏的狀態,體現景物形體的特征。在逆光情況下,景物的固有色基本上是不明確的,由此,在色彩上就不太容易捉摸,但是仍然可以在觀察中感覺出主要的色調關系。一是比較明亮的受光部,是景物的邊緣線和地面;強光部分色彩偏冷調。二是背光部分,包括地面的景物投影,基本上反映藍色天光的反射,傾向于冷調;在這冷調之中,會出現一些受地面或物體受光部的反光,色彩則產生暖調。由此,在背光部的不同冷暖色的交錯中,產生非常豐富而復雜的色彩變化??梢哉f逆光景色的色彩,在背光部最為豐富,受光部反而顯得單一。
|
-
-
-
-
郵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