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擅長“老宅翻新”的設計公司,Ong & Ong 總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老建筑的歷史味道,同時巧妙地注入摩登氣息,位于布萊爾道歷史保護建筑中的這處新生公寓,便在“硬朗與溫柔”中獲得了嶄新生命。
新加坡布萊爾道有當地著名的歷史保護建筑群,這排充滿濃郁Art Deco風格的騎樓建筑中,每一戶住宅有著相類似的建筑結構:樓高兩層,房屋內部狹窄且深,主樓和輔樓被一塊四方庭院從中隔開。當地著名的設計公司Ong &Ong曾為這里的布萊爾道31號進行過老屋換新顏的改造,堪稱此處保護建筑改造的經典案例。這幢位于布萊爾道31號附近的新公寓,同樣來自Ong& Ong的設計,在大致有些相似的空間里,卻有著另外一種整容味道,那就是硬朗與溫柔并存。
出于主人保護隱私的要求,我們將這個新的作品命名為“布萊爾道N號”。“布萊爾道N號”在十年前被改造為私人住宅,但現任主人接手后覺得室內光線偏暗,于是產生了重新裝修的想法。然而,“老宅翻新”的難度在于“舊”和“新”的和諧相融,誰也不能搶了誰的風頭。為了最大限度上保留老建筑的歷史味道,Ong & Ong公司堅持如下幾個原則:建筑外貌不改變,房屋結構不改變,樓層高度不改變。
因此,建筑的外墻依然維持原貌,只是重新粉刷并且在細節上加以修復。整棟建筑占地288平方米,在占建筑面積一半以上的主樓中,客廳、臥室等主要生活空間被安排在此。一樓客廳采用大面積的白色,上釉的墻面充滿了科技感,電視和音響系統全部隱藏在壁畫背后,只留下以黑白色調為主的中式家具,禪修意味濃郁??蛷d中央的螺旋樓梯是通往主臥的唯一路徑,將樓梯置于中央的設計增強了空間的延續性,夜晚樓梯在頂燈的灌射下散發出如緞帶一般的美感,成為廳中的一道華麗風景。
二樓是主臥及書房的所在,設計師利用樓層的高度搭建了一間“樓中樓”作為客房,并設置了天窗以解決閣樓的采光問題。值得一說的是,主臥的衛生間是一塊凸出于主樓的空間,像一個玻璃盒子半懸在庭院的上空,浴缸之下便是池塘,兩池上下相望隔空傳情,看來主人即便在沐浴時也不會錯過樓下的風景。
庭院的風景自然是設計的關鍵。為了解決光線和通風的問題,主樓和輔樓同庭院連接的墻面均被打通,改用玻璃移門進行隔斷,當移門拉開后整層樓面便成為了一個連通的空間。為了將更多光線引入室內,庭院兩側的墻面以鋁板包裹,就像為庭院穿上了一件“金剛”馬甲,金屬材質的硬朗與樹木、棧道、池水的柔軟形成鮮明對比。池塘是整個住宅的核心地帶,一池清水映射在天光之下,讓整間房屋充滿生機,石板鋪就的小路把家中漫步變成了有趣的體驗,而那株當地特有的廟樹更是為住宅的禪意再下一城。
后方輔樓的一樓被改造為廚房,這里同樣是用了具未來感的金屬鍍層,沿廚房內的旋梯向上,穿過二樓的化妝間和保姆房,便來到了頂層的露臺。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建筑內部的全貌,也可以看到街上的風景。也許主人就經常在這里觀望,低頭是庭院深深,舉頭是明月高懸,置身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忘卻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