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1-12 11:43:21 來源:中國建筑家網
(1)清水泥:清水泥是一種不加化工原料的煉泥方法,
礦料風化粉碎后只加清水煉制成泥統稱清水泥。
(2)黃龍山紫砂泥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
統稱紫砂泥。
1990以后黃龍山礦源細分為:紫泥、底槽清、紅皮龍、白皮龍、本山綠泥、紅麻子、白麻子、烏泥等,
是煉制清水泥的最好原料。
(3)其中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
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
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
穩定性差,
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
并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后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是生產各種紫砂陶器最主要的泥料。
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
故有"泥中泥"之稱。
(團山泥,
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
)綠泥產量不多,
泥質較嫩,
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
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
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至于紅泥則是位于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
礦形瑣碎,
需經手工挑選。
周高起云:「石黃泥,
出趙莊山,
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
陶乃變朱砂色」。
由于紅泥不利獨自成陶,
通常用作器表化妝土。
(4)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砂泥,
俗稱生泥,
泥似塊狀巖石,
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
待其松散,
然后用錘式破碎機初碎,
輪碾機粉碎,
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制作費勁,
如太細制作時則易黏手,
且燒成后收縮比大),
濕水后通過真空煉泥機捏煉,
便成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
談到紫砂泥料的煉制,
在五十年代以前,
還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
把曬乾搗碎的泥團圍成一圈,
用河水沖洗,
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動、踩踏,
直到泥料軟硬適中;今人實難想向前人在煉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
到六十年代后期開始采用機械化、有雷蒙粉碎機、攪拌機、真空煉泥機。
(5)紫砂陶器所用主要原料紫泥,
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骨"。
這個"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顆粒,
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
它與粘土、云母、赤鐵礦共生一體。
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潤,
粉碎至一定細度,
不必與其它原料配合,
單一原料即可成型燒成品種繁多的紫砂陶器。
(6)關于紫砂泥中的“雜質”:紫砂泥以石英、高嶺土、赤鐵礦和云母為主,
所以真正的黃龍山紫砂泥含有少量云母(銀星閃點),
也會出現黑色斑點,
黑色斑點是Fe或Mn等金屬化合物的聚合不容物。
不出現這些特征反而說明此原料不是正常練制的,
而是用了泥漿沖砂法,
或用其它含云母少的礦源來替代的,
是一種人為地故意地對自然材質美的破壞。
(7)黃龍山底槽青礦料中的綠色“雞眼”,
在高溫燒制后呈金黃色小顆粒,
即“金砂隱現”的說法;而且顆粒分布均勻、圓潤,
雜質少。
(8)底槽青最早產于黃龍山四號井,
后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臺西礦。
由于四號井和五號井的底槽青庫存越來越少,
現在市場上的底槽青大部分是臺西礦的。
臺西礦底槽青與四號井、五號井的區別:臺西礦是露天開采,
四號井、五號井是進下開采;四號井底槽青燒制溫度約1190攝氏度以上,
臺西礦和五號井底槽青燒制溫度約1180攝氏度。
|
-
-
-
-
郵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