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聞的拓彩畫,是其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的一種獨特繪畫樣式。他通過獨特的拓印技法,利用水墨與色彩在紙面上的自然滲化與凝聚,營造出瑰麗的視覺幻境。其拓彩畫作中的月亮,并非尋常所見的皎潔銀盤,而是承載著深厚文化意象與個人藝術探索的獨特符號。
拓彩畫:技藝與意境的融合
趙先聞的拓彩畫創作,是一次對傳統繪畫語言的革新。他靈思巧運,采用獨特的染拓手法將中國畫傳統的潑墨潑彩畫法與現代工藝美術的紋理畫法融為一體。他的拓彩畫既中西合璧,又古今融通,形成了“奇幻妙境,自成一家”的藝術風格。
在趙先聞的拓彩畫中,月亮是一個重要的意象。例如,在其作品《明月皎皎》中,畫面回旋著飛動的條紋,中天懸掛著淡藍的月暈,清黑的怪石兀自佇立,深蘊著天人合一的天機,展現出一幅古樸和渾然如夢的氣氛。這里的月亮已超越了自然景物,成為連接畫面各種元素、營造深邃意境的核心。
月亮的意象: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月亮在趙先聞的拓彩畫中,是多維藝術表達的載體:
1.意境營造的核心:月亮往往是畫面中穩定而神秘的元素,與其他流動的色彩、紋理形成對比與平衡,共同構筑起如夢似幻的視覺空間。
2.傳統符號的當代表達:月亮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如相思、團圓、超逸等。趙先聞通過拓彩技法對其進行的非具象化呈現,是對傳統文人畫精神的一種現代性轉譯。
3.“天人合一”哲思的體現:拓彩畫本身強調偶然性與控制力的結合,這與月亮懸于抽象時空所達成的永恒與瞬息的辯證感不謀而合。畫中之月,因而成為藝術家內心情致的圖騰,是其“主客關系”和“天人合一”藝術追求的直觀顯現。
藝術價值與影響
趙先聞的拓彩畫,包括其中月亮意象的創造,是其“擬新不擬古”藝術品格的生動體現。他的拓彩畫不僅能讓人體會到自然生命的蒸騰,更能夠感受到意境之外的天籟之音。他的作品被評價為“小品見大品”,在有限的尺幅間,展現了無限的藝術想象空間。
趙先聞的拓彩畫,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讓傳統的月亮意象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審視自然,傳統與內心視界的新視覺。
趙先聞的拓彩畫以獨創技法構筑奇幻之境。畫面中月亮非具象之月,而是以拓印肌理與流淌色韻凝成的視覺詩篇——斑駁色塊如月華漫漶,朦朧光暈似夢影徘徊。這種月亮既是傳統中秋意象的當代轉譯,更是藝術家內心情致的圖騰:它懸于抽象時空,在拓彩的偶然性與控制力之間,達成永恒與瞬息的辯證。觀者既能品讀東方美學的月光意境,又能在材質碰撞的現代性中,感受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