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今年以來,中歐互動頻密,高層往來、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持續升溫。10月7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意大利并召開中意政府委員會第12次聯席會議、赴瑞士舉行中瑞第四輪外長級戰略對話。中歐互動與合作表明,雙方都認識到,在國際局勢變亂交織的背景下,中歐合作彌足珍貴,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前所未有。
高層互動與務實合作加速推進
??近年來,中歐關系遭遇一些困難,俄烏沖突等第三方因素的干擾增大。但與此同時,中歐仍保持頻繁交流,務實合作也在加快推進。
??高層互動引領中歐關系大方向,確保雙邊關系總體穩定。2025年1月,習近平主席應約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通電話時強調,國際形勢越是嚴峻復雜,中歐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堅持伙伴關系定位。科斯塔也表示,歐中都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反對陣營對抗,雙方應當合作而不是競爭。4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5月,中歐關系迎來重要進展,中方和歐洲議會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7月,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聯袂訪華并舉行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歐盟領導人時指出,中歐建交50年來,交流合作成果豐碩,既成就彼此又惠及世界,其中的重要經驗和啟示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開放合作、互利共贏。9月,葡萄牙總理蒙特內格羅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紐約會見馮德萊恩,表示愿同歐方一道落實好雙方共識,秉持建交初心,加強團結協作,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9月12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了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波蘭三國,這是中國外長繼6月底7月初訪問比利時、德國和法國之后再次訪問歐洲。
??務實合作加速推進,進一步夯實中歐關系基礎。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對彼此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中國不斷加大對歐洲的投資力度,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為歐洲經濟綠色轉型貢獻力量。9月,中國人民銀行分別與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國家銀行和匈牙利國家銀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歐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協議有效期三年;中瑞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170億瑞士法郎,協議有效期五年;中匈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400億元人民幣/1.9萬億匈牙利福林,協議有效期五年。這一系列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續簽,有助于進一步深化雙邊貨幣金融合作,促進中國與相關經濟體的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與此同時,在科技、教育、體育、文化等領域,中歐務實合作也不斷結出碩果。
全球治理呼喚中歐攜手共進
??中歐合作能在逆風中保持甚至加速推進,是因為合作能為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于這一點,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歐洲經濟發展特別是綠色轉型需要與中國合作。近年來,歐洲經濟遭到多重危機的沖擊,持續低迷,特別是德國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負增長,2025年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各國改善民眾生活、減輕生活成本的壓力明顯增大。法國頻頻更換總理,與政府在民生困難時期試圖削減民眾福利密切相關。中國作為歐盟日益重要的投資來源地,是歐盟經濟發展特別是對外貿易中的穩定和支撐力量。例如,中國企業寧德時代在德國、匈牙利和西班牙建立了三座電池生產基地。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認為,寧德時代在西班牙投資建廠是西政府以綠色和數字化方式實現西班牙再工業化的“最佳范例”,將對本地吸引更多該行業的公司“產生決定性影響”。盡管歐洲仍有人聲稱不能對華過于依賴,要繼續推動所謂的“去風險”,但更多人開始認識到,基于價值觀偏見和過度安全化的視角看待中國和中歐關系并不符合事實,也將嚴重損害歐洲自身利益。
??歐洲實現戰略自主需要與中國加強合作。實現戰略自主是歐洲近年來的主要訴求,其根本目的是確保歐洲在經濟發展、金融政策以及外交、安全、國防等領域能獨立自主做出決策。在特朗普政府無視國際規則、無視盟友利益甚至借歐洲對美國的依賴肆意欺凌歐洲的背景下,歐洲實現戰略自主的緊迫性進一步加大。加強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合作,有助于歐洲減少對美國的過度依賴,提升其在世界上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歐洲維護多邊主義、加強全球治理需要與中國合作。歐盟本身是一個多邊主義機構,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國際秩序符合歐盟的利益,在這一方面,中歐有共同認知和共同利益。當下,全球多邊主義國際秩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國和歐盟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顯。9月,習近平主席在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時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議,主張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未來,中歐在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合作方面前景廣闊。
??習近平主席就中歐關系未來發展提出了三點主張,即中歐要堅持相互尊重,鞏固伙伴關系定位;堅持開放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摩擦;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秩序。要做到這三點,需要中歐相向而行。中國對歐政策是一貫的,是中歐關系中的恒量,但歐盟對華政策需要更加穩定、更加具有可預期性。
??當下,歐盟正遭遇系列困難和嚴峻挑戰。在內部,民粹主義持續發展,保護主義持續抬頭,政府執政難度加大;在外部,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持續,安全環境日益惡化,美國破壞全球規則,歐美貿易摩擦不斷。歐盟對此需要有更清醒的認識,中國不是歐盟問題的制造者,而是歐盟應對上述困難和挑戰可以借助的力量。面對戰爭與和平、競爭與合作、封閉與開放的重大選擇,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才是正確答案。中歐相向而行,攜手共進,既是彼此的期待,也是世界的期盼。
??(作者:張健,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