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即將呈現“切夢刀——劉小婕個人項目”。此次展覽推出了劉小婕近兩年六個系列的代表作品。藝術家強調觀看與知覺之間的微妙張力,邀請觀者在流動的圖像中感知個體經驗與情緒的隱秘痕跡。展覽將于10月7日晚7:00開幕,持續至11月9日。
“夢而可切,這把刀可謂鋒利無比了。”
我曾幻想從李健吾那篇名為《切夢刀》的字里行間中去追尋某把刀的蹤跡,但是同文章最后的結果一樣,郁悶、無功而返。
然而,那是幾個月前,我第一次在劉小婕的工作室里直面她的作品,相悖的視覺感受在我的心中此起彼伏——“柔軟”悄然浮起,“鋒利”隨即切入——兩股沖突的力量讓我搖擺不定,持續不斷地撕扯著我的判斷。正當我糾結如何是好的時候,一把屬于小婕的刀鋒緩緩從我的意識劃過。
“軟切割”是使用這把刀獨有的方式。它并不依賴鋒利的刀口,也不是刀刃自身的硬度,而是一種延遲的、幾乎無聲的介入:溫柔與含蓄取代了直接的暴力,但作用更為徹底。它在平靜的外表下拆解感知,重組情緒。刀身的鋒芒被隱藏在柔軟的外殼之中,因此更具有欺騙性和穿透力。
在她的作品中,溫潤的筆觸構成了物象的輪廓,可是畫面暈染的朦朧并不意味著這是一種輕柔的觸感。更確切而言,它是一種經過設計后的假象,制造出親密而曖昧的表面。
回顧其過去的一部分創作,小婕的表達常以兩組圖像并置。這種布置方式看似呼應,實則她在畫面內部留下些許不規整的斷裂與間隙。其中,那些張開的鉗子、褶皺的皮帶、扭曲的繩索、發辮,以及帶有心形鏤空的金屬配飾被局部放大到陌生化,脫離了日常的語境,成為割裂整體感知的元素。
或許切夢刀并沒有開刃,它留下的也并非鮮明的傷口。你我不曉得它是否真的存在,只是畫中那道遲滯的裂縫又愈發顯眼。與驟然的斷裂相比,小婕的這種表達更類似緩慢滲透的錯位,攜帶著延遲性,使“軟切割”比直接的暴力更難以防御,也更持久。當我們在意識到切口的存在時,早已身處其中。
(文/張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