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百年巨匠】
??1938年6月27日,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機關報《抗敵報》第50期紀念特刊發表了一幅舒同的書法。在粗糲的毛邊紙上,舒同寫下“鑿山開道的毅力,艱苦奮斗的精神,邊區抗敵的文化武器,中華民族解放的象征”四句話。這既是他對《抗敵報》作用的總結,也是他在國家危難關頭發出的吶喊!
??1937年,華北、華東大片領土相繼失守。11月7日,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舒同為政治部主任。11月18日,軍區領導機關遷往河北省阜平縣城后,聶榮臻、黃敬、舒同等商議籌辦一份晉察冀全區性的地方黨報。
??12月11日,在抗擊日寇第一次圍攻的戰斗期間,《抗敵報》于阜平縣城創刊了!舒同為主任,沙飛、洪水為副主任。初期采用石印,四開,毛邊紙單面印刷,印行1500份!《抗敵報》成為華北敵后的一座輿論燈塔,把勝利的消息和戰斗到底的信心傳遞給抗日根據地的軍民。遇戰事延宕,報紙往往轉移印刷場所。報紙跟著部隊走,油墨伴著硝煙香,創下“一日轉移三次仍出報”的紀錄。
??1938年3月4日,日寇飛機轟炸阜平縣城,正在印刷中的《抗敵報》第24期連同一臺石印機被炸毀。舒同帶領報社隨邊區軍政領導機關轉移到五臺山東麓大甘河村。被炸毀了,就再辦一期!3月25日,《抗敵報》在大甘河村復刊。舒同領導了復刊工作,并在第25期起草發表了《本報重要啟事》,莊嚴宣告:“敵人雖然炸毀我們的印報機器,卻不能毀掉報社工作同志們堅決奮斗的精神?,F在,我們決心以所有的力量,恢復擴大我們的抗敵武器——《抗敵報》,來回答敵人的殘暴進攻?!彼€為那期《抗敵報》題寫了報頭“抗敵報”三字。
??1938年,《抗敵報》發表了重要社論《我們該用什么來回答敵人的燒殺》,其中寫道:“保衛祖國獨立、自由、解放和中華民族的永續。”這是舒同在民族陷于危機時立下的誓言,也是他在書法道路上堅持一生的信念。
??舒同還創辦了抗日劇社,題寫過“白求恩大夫追悼大會”“永不磨滅的光輝”“白求恩墓”等。
??1939年下半年,日軍懾于我晉察冀邊區的游擊戰,已出現厭戰情緒,9月17日的《抗敵報》利用回復日軍軍官請求釋放戰俘來信的機會,發表社論《軍區聶司令員舒主任致東根清一郎書》,徹底駁斥了日本侵略者所謂“大東亞共榮”的荒謬理論。文章痛陳了日本帝國主義之野蠻不義,規勸日本民眾醒悟,也申明了中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晉察冀根據地,舒同將書法藝術轉化為宣傳武器。在1937年的“定襄擴軍”運動中,舒同書寫“抗日救國,報名參軍”的橫幅,用“以字換鹽”的故事宣傳八路軍的嚴明紀律。他用贈送書法的方式感召邊區青年參加抗戰。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有1000多名定襄青年參加了八路軍。這個新兵團被稱為定襄團,后來成了晉察冀軍區第二分區六團。1938至1940年間,舒同親手書寫的各類標語就達300余條,遍布冀西、冀中數十個縣。
??這些標語傳單配合邊區軍民的政治宣傳攻勢,在瓦解敵軍的工作中,起到了特殊作用。舒同在《晉察冀邊區抗戰三年來政治工作概況》(刊于《八路軍軍政雜志》)中提到,“這類活的事實說明敵軍存在著瓦解的內部與外部條件,只要我們堅持艱苦的工作,宣傳的深入,俘虜政策的正確,其成績是不難獲得的”。在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慶祝典禮上有一位特殊的嘉賓——小林寬澄。他曾參加過日本侵華戰爭,被八路軍俘虜后,覺醒成長為反戰同盟的八路軍戰士,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我的入黨介紹人是舒同”。
??1941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準備召開七大。5月,以舒同為政委、陳伯鈞為團長的晉察冀七大代表團赴延安參加會議。后因七大推遲召開,舒同留在中央黨校學習,調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任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他受命題寫了“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校名和由毛澤東主席確定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字校訓。其字體融合篆隸的古樸與行草的靈動,遠觀如千軍列陣,近看則筆筆含勁。據抗大老學員回憶:“每日進出校門,望見舒同同志寫的校牌,就想起‘為抗日救國而奮斗’的誓言。”
??1941年,毛主席聽陜甘定邊區主席習仲勛反映,有位前清翰林肖之葆老先生,說共產黨沒有文化人,不愿參政任參議員,主席便讓舒同給他寫封信,介紹黨的方針政策。老先生看過信后,說文雅字好,共產黨內有人才,同意擔任參議員。事后,主席稱贊舒同是“黨內一支筆”。
??在日機轟炸延安市場溝后,舒同受命題寫了延安新市場榜書。毛主席題寫了兩邊的對聯——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邊區是抗日民主的根據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國自由權。這是他們一次珍貴的書法合作。
??在抗戰時期,舒同以文化凝聚力量、以筆墨服務斗爭。從《抗敵報》的報頭,到抗大的校名校訓,從山崖標語,到抗戰傳單、政治工作總結,他的書法和文章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戰斗工具。
??舒同在一篇談治學的文章中寫道:“治學如治兵,要有頑強的攻擊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勝不驕,敗不餒,循環以往,終有成功之日”;“愿有志者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作者:舒安系舒同之子,舒晚系舒同之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