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文化產品“出海”從單一的商品輸出,邁向文化內核傳播的深度升級。從春節、北京中軸線等申遺成功,到帶有非遺元素的中國潮玩和游戲在海外爆火,中國文化正隨著非遺出海,在全球范圍出圈。其中,非遺湘繡近年來巡展世界多國,吸引了一大波海外粉絲。
近日,“灣廈1012·非遺沙龍”第2期“針渡重洋?湘繡的國際化傳播”在深圳市灣廈藝術中心多功能廳舉行,特邀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湘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鄔建美擔任主講嘉賓?,F場展出了曾亮相法國、新加坡等多國展會的《人與自然》《山中之王》,以及青銅器系列代表作《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作品,吸引逾百名刺繡愛好者、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媒體代表到場。
沙龍現場展出了十余件鄔建美的湘繡珍品
“灣廈1012·非遺沙龍”由灣廈1012與百師園集團聯合主辦,結合工匠精神與在地化理念,探索“非遺傳承+空間賦能+潮流破圈”的獨特路徑,為中華傳統文脈傳承注入年輕新勢能,讓非遺打破傳統展示邊界,走進當代生活場景。首期聚焦中國四大名繡中的蘇繡,特邀蘇繡非遺大師鄒英姿現場演示專利針法“滴滴繡”。
本期沙龍將目光轉向湘繡,特邀湘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鄔建美坐鎮。鄔建美從業四十余年,不僅是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更獲評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其作品16次斬獲國家級金獎(含4次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2007年,《人與自然》實現湖南湘繡“山花獎”零的突破;2018年,《韓熙載夜宴圖》入藏故宮博物院,填補了湖南當代湘繡被故宮收藏的空白?,F場,她與觀眾深入梳理湘繡發展脈絡,更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路:從初入行時對“繡好每一針”的深耕,到如今探索非遺出海的國際化傳播新路徑。
沙龍現場展出了十余件鄔建美的親繡湘繡珍品?!断饦洹贰秶鴮毤閳D》以自然、動物形象探索技藝與現代審美的結合;《司馬光砸缸》《鐵桿磨針》等作品將連環畫融入繡面,用充滿童趣的方式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青銅器系列最為亮眼,不僅用近百種色階繡線模擬金屬光澤,以“摻針”“混針”等針法讓獸面紋立體鮮活,更通過絲線顏色變化還原古鼎斑駁感。鄔建美分享了該系列的創作初心,“希望將博物館藏品及流落海外的青銅器,通過刺繡語言重新呈現,把它們帶回大眾視野”,“因為青銅器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希望最終實現“一件繡品,兩大國寶”的跨界共鳴。為嚴格保障作品安全與用戶體驗,灣廈1012打造“五恒系統”,精準調控、維穩室內溫濕度,提供專業級保障,秉持“健康、藝術、低碳”核心理念,打造WELL生活社區的“灣區樣本”。
通過“作品陳列+技藝展演”的模式打破文化傳遞隔閡
沙龍中,鄔建美分享了湘繡出海的精彩故事。自2005年起,《人與自然》赴新加坡參展,同步開展45天刺繡現場表演,通過“作品陳列+技藝展演”的模式打破文化傳遞隔閡;2016年《山中之王》亮相意大利展覽,憑借“嚴選材料、嚴控繡線”的精品標準,以湘繡獨有的鬅毛針法勾勒虎眼神韻,還原毛發絲絨質感,收獲海外專家及觀眾盛贊。
鄔建美不僅致力于推動湘繡“走出去”,更積極投身公益教育事業:利用湘繡精品《竹韻》《母愛》的拍賣款項先后資助95名寒門學子,用非遺的溫度為孩子們的求學路助力。談及湘繡的傳承與發展,她強調:“行業人士既要堅守傳統,更要培養新一代傳承人,方能確保湘繡這一中國刺繡瑰寶得以延續和發揚”。鄔建美風趣幽默的分享,引起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強烈共鳴。
沙龍尾聲,一位觀眾以即興詩歌朗誦的形式送上敬意,詩中既贊美鄔建美身上兼具湖南人的倔強風骨與靈動氣質,也對其作品里閃耀的藝術之光贊不絕口,以“文化傳承需要代代延續,有你這樣的大師天下無雙”結尾,巧妙呼應了鄔建美為電影《無雙》創作的湘繡作品。
未來,灣廈1012將依托空間承載優勢與資源整合能力,持續構建多元文化生態,用藝術滋養社區,搭建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深度對話平臺。后續“灣廈1012·非遺沙龍”的“繡”系列將陸續聚焦蜀繡、粵繡等更多非遺技藝,聯合文化行業大師挖掘非遺背后的文化內涵,助力中華傳統文化在保護中創新、在傳承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