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山東博物館參觀 本報記者 蘇銳 攝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載體,其服務效能直接反映文化資源轉化與社會價值傳播的質量。過去幾年,山東省以“博物館之城”建設與中小博物館提升試點工作為契機,突破“玻璃柜+講解牌”的傳統模式,在公共宣教領域形成多元化創新格局。
科技賦能:打破時空邊界的體驗重構
山東各地博物館將數字化轉型作為突破服務瓶頸的關鍵抓手,通過“線上云端拓展+線下沉浸互動”的雙重布局,不斷擴大服務覆蓋面,增進體驗深度。
在云端服務延伸方面,省級龍頭場館發揮示范作用,如山東博物館2025年5月集中上線6項數字展覽,涵蓋館史歷程、甲骨文、魯錦魯繡等多元主題,借助“優質內容+流量擴聲”模式,通過“好客山東”新媒體矩陣開展抖音話題運營與網紅打卡點打造,讓文物資源突破場館物理空間限制。濟寧市博物館也構建了“線上直播+微課堂”傳播體系,2024年推出的“云游大運河”“漢畫像石拓片展云端特輯”等內容,將濟寧運河文化與儒家文化元素“輸送”至省內外,單場直播最高觀看量突破10萬。這樣的“無邊界博物館”建設,使公共服務從“到場服務”轉向“全域可達”。
線下場景通過科技融合,增強沉浸式體驗的營造。山東博物館聯合科技企業打造數字化沉浸展項目,利用三維建模技術還原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的宴飲場景,觀眾可通過觸控交互解析和欣賞21個人物的身份與動作細節。青島啤酒博物館則創新推出AR(增強現實)互動劇場《酒神的奇幻漂流》,將啤酒釀造歷史轉化為沉浸式劇情體驗,配合穿越劇游《覺醒的釀造師》,在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吸引青少年觀眾同比增長42%。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需求,濰坊、臨沂等地的博物館在推行智能服務的同時,保留了人工窗口與電話預約通道。
品牌深耕:精準匹配需求的社教升級
以受眾需求為導向的品牌化社教活動,推動山東各地博物館從“單向傳播”轉向“雙向互動”,實現教育效能與公眾黏性的雙重提升。
青少年群體的精準服務形成特色范式。臨沂市博物館打造的“帶著家鄉的歷史上大學”品牌,2024年累計服務“準大學生”群體超2萬人次,通過文博講堂、紅色遺跡尋訪、志愿講解實踐等模塊,將鄉土文化教育與青年成長需求深度綁定,全年接待研學團體達830批次,參觀者突破101.4萬人次。濟寧市博物館的“文博大課堂”構建分級課程體系,針對未成年人設計了“榫卯之謎”“彩陶重現”等實踐課程,2024年結合龍年元素開展的“龍在青銅”拓印活動,單場報名參與者約300人,該館“我家就在岸上住”系列,更連續4年獲評全省十佳社教案例。這種“歷史+實踐”體驗場景的打造,使博物館成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
全民化服務品牌彰顯人文溫度。濟寧市博物館“同在陽光下”項目構建全鏈條公益服務體系,2024年聯合特殊教育學校出版盲文版社教讀本,在“世界自閉癥關注日”開展“守護星星的孩子”主題活動,著力實現特殊群體服務的常態化。此外,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開設“非遺手作工坊”,孔子博物館推出古籍修復、禮樂展演等互動項目,通過“可參與、可體驗”的活動設計,滿足公眾對傳統文化的深度需求。暑期服務優化更成為品牌亮點。暑假期間,山東大學博物館(青島)延長開放時間,濰坊博物館取消不必要預約機制,通過細節優化使服務滿意度提升至96%。
協同聯動:放大效能的資源整合機制
通過“省域統籌+在地聯動”的協同模式,山東的博物館形成資源互補網絡,推動服務效能從單點突破向系統提升跨越。
省級與地方的縱向聯動成效顯著。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統籌下,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山東博物館主辦的“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選取山東省級、濟南市級13家文博及考古單位的代表性文物,打造了一場匯集85件一級文物的精品展覽,實現優質資源的普惠共享。這種聯動模式向下延伸至縣域層面。臨朐縣博物館依托山旺化石資源,與省級科研單位合作開展古生態科普,舉辦的山旺化石專題展通過省級平臺推廣后,2025年參觀量同比增長67%。截至2025年,山東全省218家中小博物館完成12個維度的能力提升,“一縣一館”工程使基層服務覆蓋率達100%。
跨界融合拓展服務邊界。青島啤酒博物館構建“工業遺產+科普+文旅”融合模式,2024年至2025年累計打造200余場公益科普活動,如將啤酒花知識課堂與“手工皂DIY”相結合,實現工業文化傳播與市民休閑需求的有機統一?!安┪镳^+媒體”的傳播聯動更成為常態,山東各地通過政務新媒體矩陣開展展覽預告、文物解讀、活動報名等服務,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相關話題在抖音平臺的播放量突破5億次,推動“文博熱”持續升溫。這種多元協同機制,使博物館服務從單一文化供給轉向綜合價值輸出。
2024年至今,山東的博物館通過科技賦能的體驗革新、品牌深耕的需求匹配、協同聯動的資源整合,構建起全方位的宣教創新體系,實現了服務效能的質效提升。從數字化沉浸展到鄉土文化課程,從特殊群體關愛到省域資源聯動,這些實踐印證了博物館服務效能的提升,核心在于“以公眾需求為中心”的價值重構。
業內專家指出,未來,隨著“博物館之城”建設的深入推進,山東須進一步強化技術應用的普惠性、品牌活動的精準度與協同機制的長效性,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與公共服務的核心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