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英》37x37cm
9月17日,著名水彩畫大師鄭起妙先生安詳地離開了我們。藝術界痛失一位巨擘,無數受他教誨的學生與后輩,更失去了那位亦師亦父亦友的藝術引路人。鄭起妙先生的一生,與水彩相生,與教育相伴。他以筆為馬馳騁藝術天地,更以心為燈照亮后輩前程,為中國水彩畫事業的發展立下不朽功勛。
1934年,鄭起妙出生于福建永春。他先后就讀于廈門鷺潮美術學校、上海戲劇學院,196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并留校執教,1979年調回廈門鼓浪嶼,任教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
鄭起妙先生的水彩畫創作風格獨特,自成一派。他將中國畫的筆墨氣韻融入水彩藝術,實現“中為西用、中西合璧”。尤其他筆下的鼓浪嶼,總凝結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風的靈動藏于筆觸,雨的浪漫凝于水色。他主張“用情作畫”,強調以心靈感悟自然、將身心融入自然,觀者能透過作品直抵作者心境。因此,《嘉木》《倚翠》《聽蟬》是對樹木的凝視,《鬧海》《童夢》《乘風》是對海的詠嘆,《芳菲》《勃發》《山花爛漫》是對花草的低語?!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這份對藝術的熱忱,他從不愿獨享,總想著傾囊相授,分給更多人。
身為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他桃李滿天下,培養出大批優秀藝術人才;擔任福建省水彩畫會、廈門水彩畫會會長期間,他牽頭組織藝術活動、展覽與研討班,每次都特意為青年畫家留足展示機會。學生或會員遇困,他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晚輩取得成績,他會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創作者陷入瓶頸,他總能精準點撥迷津。他愛生如子,德藝雙馨,以行動詮釋著師者仁心。
如今,鄭起妙先生雖已遠行,但他留在畫紙上的爛漫色彩、留在學生心中的溫暖鼓勵,從未消散。他留下的不僅是載入《中國水彩畫史》的佳作,更是“以愛育人、以藝傳情”的精神財富?!奥浼t護花春未盡,藝脈薪傳火不熄”,在藝術的百花園中,他的作品如爛漫山花綻放;而他曾點亮的無數藝術火種,正由后輩們接續傳遞,在時光里永遠明亮。
(文/林再福,202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