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江,“仰山——許江藝術展”自序
仰山!
每個人的心中都懷著一種對崇山峻嶺的向往,每個人的胸中都有一片往復登臨、無盡攀援的遠山。
巍巍中華,蒞于亞洲東部的大陸板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蒼茫茫的叢山,從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脈,從萬山之祖的昆侖山脈,葳蕤翻轉,澎湃迭起,向著東部的太平洋海岸綿延生長,貫穿成這片大陸最重要的形象。這山,中華民族在此生養,構成這整片地球陸地的偉岸意象。仰山,是這一片大陸千萬里延展的主干,是億萬年生長的渾茫。
這延綿的萬里大山,構成華夏民族生長的骨干與經緯。它的矗立,它的開合聚散,調節著高天的云雨,制定了萬里山川的干濕與冷暖,規劃了四季的暑寒和萬物的生長,陶養著人類對大地、對天宇的無盡景仰。從華夏生民早期的集結生長,到部落民族的封禪祭祀;從《詩經》古樂的歌詠到楚辭《九歌》的吟嘯;從三山五岳的傳說到《山海經》的放骸的冥想;從千山萬壑里的石碑到北南家山故地的筑造……仰山,從來是華夏民族的天地景象,是千古風流的心靈塑造。
中國繪畫,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從來是華夏大地人文詩性的大端。中國繪畫的精神撫育著國人獨特的山水情懷和心胸,跬集著千百年來東方詩人們的情往興答,宣示著某種古遠而幽茫的東方譜系的觀看與感懷。中國的山水繪畫從山水的游觀之中,興發出關于造化的諦視;中國的草木花鳥,在溫潤慈善的棲居中,意寫和刻錄世界的興答。這種諦視與興答讓諦視興答者將一生的歷練與胸懷置入山水云靄、草木花鳥的聚散興衰之中,讓生命的起落、冷暖、抑揚、明暗納入內心的世界觀照,形成“心與物游”的整全的存在?!皟A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仰山又是這種繪畫精神之濫觴,是與天地獨相往來的真情寫照。
山水存詩意,草木寄人心。20多年來,我以中國大地上的葵原與山水為現場,以油畫、水彩和雕塑等多種表現方式,鑄煉現代中國人的仰山情懷。深入葵原深處,感受葵園呼吸,放牧葵園四季,傾聽來自時代深處的呼喚。我的葵原創作采擷葵原大地的蒼茫氣象,鑄煉富于東方精神的詩意風景;又將群葵編織在層層疊疊的山壑之上,敲擊出壯闊燦熳的史詩鳴響。我的揮寫,我的鑄煉,在葵原的最深處,凝聚起向陽花開的一代人的似水年華,鐫刻那個時代的救贖理想,同時,流溢著對共和國崢嶸歲月的烽火禮贊。
近年來,我集中著眼于油畫的山水創作。在江南群山的繪畫中,捕捉當下天地應和的呈現,追懷逝水流風,尋訪往昔經典的詩情墨意,興發時代激情,鑄煉充滿東方情懷的山水之詩。孔子嘗云:君子登高必賦。為何?賴登高之豪情耳。登臨高山,伴隨著貼近自然、景仰自然、領悟自然的獨特體驗,收獲立身山壑的崇高與自由。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浩然所言: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所念皆山,我的山水繪畫中既存中國山水全山、立山、煙山的渾茫氣象,又持東方意趣的磅礴如山的揮寫方式。如是,所繪漸入仰山之境。
今年,恰是寧波美術館建館20年。此館屬寧波老碼頭故地,甬江經此匯流,東入大海,為兩百年寧波人迎來送往的埠頭。后改建美術館,館中所展,俱有懷遠之意,正所謂“家鄉的碼頭,游子的心頭”。20年前初建的此館又是我國城市美術館的早例。那江岸起伏的棧道,那隱約遠播的汽笛聲響,皆成城市文化的佳息。20年過去,館雖舊址,其命維新。圖將好景,人文惠民。仰山,還是一份對甬城家山的致敬,對文化百姓的情贈,對這美術館的如山事業的傾心獻禮。
展覽時間:9月29日—12月3日
展覽地點:寧波美術館
主辦單位: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
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油畫學會、徐萬茂美堉基金會
承辦單位:寧波美術館、最葵園藝術中心